第四十九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2 / 2)

不能干活儿的奴隶哪有可能得到食物?

况且此时老百姓的平均寿命极低,估摸着至多有个四十多岁。

崇祯十年以后,汉人的平均寿命能不能达到三十岁都不得而知。

所以黄毅的家人其实是一个年轻的群体。

他认为只要能够搞得到火绳枪,就有信心花一个月时间教会超过一半家人打放,有三个月时间,就能列队采取三段击模式射击。

这不是虚言,学习打枪,比学习射箭练习骑战容易多了。

况且手下已经有了曾经做过明军炮手的李万全、铳手的赵勇,火器教官不是问题。

黄毅已经在贯彻纪律,教所有人队列操练,现如今人人分得清左右,都学会了至少三十个汉字,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后世的新兵连也仅仅是训练三个月而已。

火绳枪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年轻人练习三个月绝无可能学不会装填、打放。

如果有充足的火绳枪用于作战,包括妇女在内,整个大家庭能够组织起一百八十人。

加上二十几人开弓放箭,再有黄毅的夺命钢弩,打阵地战之时,肯定能够跟二三百鞑子骑兵对峙。

能够拥有二三百骑士的蒙古部落算得上是中等的实力,黄毅又没抢人家的地盘,他们干嘛要到山里来跟黄毅的一大家子拼命?

低调发展才是王道,在没达到一定实力之前,黄毅绝无可能主动惹事。

劫掠之时都得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尽可能跑去远一些的地方。

黄毅不想接管太多蒙古人都不行,五个蒙古家庭三十几口来跪求。

赫丹巴特尔不可能养废人,如果不是为了给予黄毅足够尊重,留在营地里养伤的额逊扎钦、杜姆布等等五个原哈尔巴拉部、咔嚓固特部骑士肯定被砍了脑袋。

不是赫丹巴特尔残忍好杀,五个敌人,而且是重伤垂死的敌人,谁肯花粮食养着?

况且这五人说不定杀过赫丹巴特尔的麾下。

这五个蒙古家庭有八人参战,都没能回来,原本都不抱希望了。

谁知道居然见着负伤的亲人了,惊喜交加后就得考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们不是主动投降,得不到优待,都得成为奴隶。

所以他们都来恳求做黄毅的奴隶。

当然,这也是赫丹巴特尔部幸存的骑士忽然间都成为了暴发户,奴隶翻了好几倍,看不上没了健康青壮年却有个重伤员的家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黄毅本打算拒绝,然那些妇女、孩子哭得凄惨,他又心软了。

算算账,食物还够。

其实不够也不要紧,可以打猎,可以花银子购买。

黄毅手里积攒的金银财宝估摸着值三千多两银子,即便塞外粮食是关内价格的双倍以上,三千多两银子也能买一两千石麦子。

省着吃,每个人只吃七成饱,青壮年和老弱妇孺平均下来,两石粮食勉勉强强能够维持一年生存。

仅仅是生存,一个成年人如果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没有肉吃,不可能有良好的体力。

因此两千石粮食肯定能够维持一千人口的基本需求。

再有牛羊肉打牙祭,还有猎物补充营养,有一千人,黄毅就有训练出八百民兵的信心。

况且黄毅有武力值,有人手,有装备,有骁骑善射的勇士,完全可以吞并小部落,抢劫商贾,打击马贼。

黄毅一直都在考虑是不是带着一些骑士经常性客串马贼!

只可惜他的骑术虽然在进步中,依旧做不到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