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难画的圈(1 / 2)

 兵部尚书项忠虽然也被归为“泥塑六尚书”之列,但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他年轻时脾气是很冲的。</p>

成化皇帝登基以来,朝廷对外用兵不能说胜多败少,却也不曾吃亏,也有他大半功劳在内。</p>

但皇帝这些年日益惰政沉迷于声色,国事被纸糊三阁老弄得面目全非,他也无力回天,便只能三缄其口,自保为上。</p>

当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国家保留有用之身”,因而便被舆情“误伤”,归为泥塑之列。</p>

实则在另一个时空,此时的项尚书因脾气发作,顶撞了汪直和万安,被两人联手作掉,回家养老去了。</p>

因而他可以算是因为方唐镜的蝴蝶效应而改变了命运的人物。</p>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项尚书一捧起这篇文章,顿时便有一股喜爱的味道扑面而来!</p>

“欲明治国之道,必先明亡国之道”,单单是这两句就让项尚书反复吟诵,咀嚼无穷。</p>

大明积弊,非得大刀阔斧地改革不可,可他知道,自己老了,没了这份能力也没有这份才干,想到这里,他不由想起据说是本届方会元还是秀才时作过的那首《风雷》:</p>

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p>

他是极喜这首诗的,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即便认定这篇文章是方唐镜所作,也只有能作出《风雷》这首诗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之文。</p>

现在今上已有振作之意,项忠哪里还有半点犹豫,顺手就画了一个极圆的“圈”。</p>

这个圈画得极为饱满,项忠满意地将试卷交到了户部尚书扬鼎的手里。</p>

户部尚书扬鼎选拔人才的标准跟别人是不一样的。</p>

他看人看文,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对户部有利,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赚钱。</p>

坐在他这个位子,说什么都是虚的,唯有真金白银实在。</p>

什么仁义道德,内王外圣,宏图霸业都离不开一个钱字。</p>

说出来不怕让人笑,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居然是汪直那厮近来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p>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的。</p>

打开卷子,什么“欲明治国之道,必先明亡国之道”,这些话对于他来说,完全无感,甚至有一种晕晕欲睡的感觉,什么见鬼的微言大义,绝对比不上银子的光芒更让人精神一振。</p>

若是可以,他很想向朝廷建言,都甭玩什么虚头巴脑的玩意,每个进士分派一个最穷的边远县城,一年之后,谁为朝廷创造的效益最多,就选谁为状元,便按创造的价值多少定名次多好?</p>

可惜朝廷里都是大言炙炙之辈,一边拼了命地往自己腰里塞银子,一边满口仁义道德。</p>

自己这番真知灼见说出去绝对会被当成是离经叛道,还是算了。</p>

敷衍着往下看着,只想快点看完,然后随便给个“点”或者“直”了事。</p>

“咦……”扬尚书忽然看到一个热词——“做大蛋糕”!</p>

说起来,这个词最早听到还是从江泉知县的奏章中,后来就是南京乡试解元的文章,皇帝还专门让他们这些现在在场的人讨论过一次,主要是开海禁之事。</p>

“蛋糕”是个什么玩意扬尚书没有吃过,但能被皇上屡屡提及,想必是好吃得紧的。</p>

而且“把蛋糕做大”这话也很好理解,这好吃的东西做大了,能吃到的人自然就多了。</p>

说实在的,凡是对于能促进经济之法,扬尚书都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p>

而且这也不是胡吹大气,去年末,松江府上缴的财政,足足比往年多了五成,据说并没有多搜刮百姓一个铜板,相反,平均每个松江府民人均收入多出了一两。</p>

一两看起来虽是小数字,可想想松江府数百万民众的大府啊!这就相当难能可贵了。</p>

松江知府这样的理财奇才,扬尚书简直想奏明皇帝直接拔到自己身边当左右手好了。</p>

可想而知,这“做大蛋糕”实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行之法。</p>

现在考生里有如此人才,必须大力提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