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一章风云将起(2 / 2)

不一会,镇上几个大府的主人已聚于九圩最大的码头,边吩咐家仆清扫整理码头,边列好次序队伍恭迎当今天下之主,其中隐以一位面相精奇的老者为首。

要说船队只是在凌江上航行,还没露出要向九圩靠岸的迹象,为何九圩之人都认为龙船一定会到九圩停靠呢?这就要说到当今皇帝的家史了。大圐建朝已有300余年,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前,皇朝已是乱象迭起: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民间各地灾祸连连,揭竿起义者甚众,占山为王者比比皆是,更是接连出了3位短命皇帝,最长者继位九个月,短者月余,纷纷驾崩。本以为大圐皇朝大势已去,天下即将进入乱世,但皇朝中却出了一位惊天之才,以20之龄引5000兵马定朝堂,推当时只有3岁的皇子康健为新皇,又以10年时间整顿天下,使得天下恢复太平,当他手握天下大权又是当立之年,却毅然在当今皇帝16岁之时逐步还政于帝,并于10年之后卸下所有官职隐于九圩,世人皆称其为千古一相大仲公,皇帝康健更是每提到其人则必恭称为“仲父”或“相父”,至此皇室成员每过九圩必前来请见问安。

待人员各自站好,一位颇具气势的中年男子靠近老者问道:“仲公可知吾皇何事离京。”老者目视着逐渐靠近的楼船答道:“国难之事”。中年男子微微色变矗立一旁。

因为九圩常有大船靠岸,所以码头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但也只是容得下一艘宝船靠岸。皇帝座船靠岸,船上九五之尊头戴金冠身着皇袍,不待司礼太监开道便纵身而起跃至码头,似乎对于武学一道颇有功底,接着不待众人行礼便走到为首老者的身前,双手紧紧抓住老者双肩,面带激动脱口而出:“仲父......”老者左手微抬打断后话:“不急,随我来,其他人不必跟来。”接着转身朝自己的家府走去,皇帝紧紧跟上。

这些事只是一瞬而过,周围之人还未来得及向皇帝行礼便看到皇帝跟着仲公离去,几位家主不禁面面相觑,俱都升起不祥之感。这时宝船上的随行人员才纷纷下船,几位家主迎上前去做好接待,也想着从随行人员的口中得知到底何事使得皇帝离京而又未告知天下。

皇帝跟着老者行走,似乎习以为常,完全没有历史上其他皇帝动辄行辇的心思,因为老者曾经教过“多行而少辇”,他便坚持了四十年。

皇帝跟着老者来到一座布置精巧的小院中,没有多余的礼节,对面坐在院内的小亭之中。老者仔细端详着对面的皇帝并不急于发问,皇帝也静静地坐在老者身前,没有了之前的焦急,好像只要有面前的人在,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老者端详一阵之后闭上双眼问道“何事如此失态,帝王之身无故离京?”皇帝此时满腹委屈“仲父,孩儿失态皆因国有大难。”

老者睁开双眼奇道“哦?现在天下太平,国家在皇上的治理之下国力蒸蒸日上,大难安出?”

皇帝面色变得扭曲起来“孩儿受仲父所教,内修德行外扩疆土,虽不敢称圣皇,但治下百姓皆都生活无忧,朝堂诸臣齐心为国,开一代盛世。”

皇帝说道这里略微停顿,老者抚须倾听未作表示,皇帝接着道“朕本以为自己天命所归万民归心,可是竟有人要逼朕退位。”

老者此时大惊“何人逼你退位,既是万民归心则大势在手,何人敢倒行逆施逼迫于你,他又有何本事逼迫于你,他有天大德行或是强大武力?我从未听到有谁的德行能威胁到你的帝位,要说强大武力又有谁比得上皇上手中的百万雄兵,我现在倒想听听是谁能把皇上迫到我这来商讨对策。”

皇帝此时脸现落寞“是四皇叔!”

听罢后老者面现怒气“哼,此人帝王之心还不死?三十年前不是把他发配到边郡泗水了么,难道现在他凭着一个小小边郡就能迫你让位与他?”

皇帝面现苦色道:“仲父.....原来世间真有仙人......两日前,朕正在养心殿批阅奏章,一位老道和四皇叔忽然凭空出现在殿中,朕当时大惊并立即唤来护卫,但是护卫们把皇叔和老道围住后皇叔竟然有恃无恐地和朕谈判并让朕把皇位禅让给他,朕当时只以为他是疯了,便叫护卫把他们拿下,没想到那老道不知用何方法抬手间将养心殿夷为平地,除了朕之外,护卫们皆倒地而亡,后来宫中的高手供奉赶来围攻老道,被老道召来天火雷电逐个击毙,之后御林军要护卫朕离开皇宫,但不知何故竟在宫中迷了路,朕实在无法只得答应在三月后祭祖大典时把皇位禅让于皇叔。”说到这里,皇帝满脸愧色心有余悸。

老者听了之后双眉紧紧皱起,思考片刻后问道:“你确定那老道是仙人而不是江湖中的绝世高手?”

皇帝答道:“朕虽然未行走过江湖,但也曾见过江湖中几位顶尖高手,甚至皇宫中还有两位老供奉都堪称绝世,但围攻那老道之时朕竟然感到那些供奉犹如蝼蚁一般任其耍弄,最终都被天雷地火打得尸骨无存,而且他们离开之时那老道竟然从体内唤出金光之物带着四叔飞天而走,这哪是凡人可为必是仙人无疑。”

老者双眉愈加紧锁,静静地思考着,皇帝也不做打扰静静地等待,良久之后老者看向皇帝道:“纵览古今19史,历朝历代从未有如此奇事,仙人飞天遁地,我本以为只是市井愚民传说,没想到真有其事。现如今只有两个选择,其一禅位康端,把命运交与你四叔掌控。其二便是聚天下英豪之力诛仙,仙人若亡则康端处不攻自破,若事未如愿则难逃劫数。”皇帝沉思片刻问道:“何不求于仙人,让其为我所用?”

老者答道:“观此仙人行径,似与康端有机缘,既入世则必要掌控天下,即使让皇上继续为帝也只能沦为傀儡任其操控。”

皇帝听完之后沉默不语,约莫半柱香时间,皇帝望向老者,目露坚定“仲父曾经教我‘圣皇者必要有大德行、大功绩、大勇气’朕时刻谨记,朕之一生有仲父相助,大德行、大功绩强可说有然唯独大勇气无处可说,现朕决心已下,聚天下英豪行诛仙之事!”老者露出满意地笑容“好,直至今日皇上才有圣皇气象,此事成与不成后人都会瞻仰于圣上。老夫必尽全力聚天下英豪为皇上铲除一切障碍。”老者仿佛回到了年轻岁月,意气而风发。

片刻之后仲府的大门打开,皇帝独自走出,挥退太监准备好的金辇,步履坚定地离开仲府,登上四宝楼船起航回都。不久之后仲府的仆人纷纷领到送帖的差事,江湖中最负盛名地20位高手,无分正邪,先后接到《聚英帖》,帖上均为同一内容“吾秦仲望与天下英豪一晤,月圆之夜,凌霄之殿。”江湖中人纷纷惊异,不知何事竟劳大仲公传帖,而当皇城惨案传入江湖,世人皆知:风云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