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史海拾贝(1 / 2)

 10月18日出发往弥邹忽</p>

10月22日到达弥邹忽</p>

10月23日由弥邹忽港出发</p>

11月5日至东莱港</p>

11月7日由东莱至北海</p>

十月十八,大发,利远行。使节团赴弥邹忽登海,山上王君臣出丸都城西门九里相送。临别时,山上王对我道:“王副使,本王觉得与你甚是投缘,即便不能招你为婿,希望你无事时也能常来丸都陪我这老头子下几盘棋!”</p>

我见山上王这高丽老头的不像客套话,但是别我很忙,就算不忙,从中原到高丽一个来回需要半年的时间我也受不了。但个性使然,我还是不无调侃的道:“下官亦觉与王上心机相投,但是只能无事时才来吗?”罢,笑了起来。(好冷的笑话!只是这并不好笑的笑话,却会变为现实。)</p>

山上王见我完大笑起来,知道我在和他开玩笑。于是,本来并不喜欢开玩笑的高丽老头也陪我笑了起来。</p>

蹇硕见我和山上王发笑,不明就里,问我道:“你和他在笑什么?”</p>

我笑眯眯的看向蹇硕,道:“这老国王真有意思,还惦记着把女儿嫁给我呢,想来必然是个丑姑娘,哈哈!”</p>

蹇硕听我这么一,便也笑了起来。</p>

四日后,使节团及贩参的高丽商队到达了弥邹忽。在高丽翻译官(他怎么又来了?呵呵,你让高丽人去和咱们做买卖,总得让人家带个懂行的吧!就算不懂行,至少也要带个会中国话的吧!)的协调下,使节团将随行车马物资装到了高丽战船上,人员也做了相应的安排。</p>

次日出发,我和蹇硕乘坐的是高丽海军的主力战船――太极丸号(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我给人家高丽的主力战舰取了个药名,其实不然。“丸”在高丽语中不是药丸的意思,而是坚固的意思,所以他们的都城才会叫做丸都。而主力战舰被称为坚固的太极号,应该不是很难听吧?)。我发觉“太极丸号”虽然和我来时所乘的大商船差不多长短,但却要宽大和挺拔许多。甲板上设有床弩和投石机,船身还包裹着一层铁皮。虽然还没见过此时代的中国战船是什么样子,但是想来应该不会比这个强。因为自古将自己定义为内陆型国家的我们,造船业始终跟不上世界潮流。于是,我问高丽翻译官道:“这船学名叫什么?”</p>

高丽翻译官答道:“板屋船。”(朝鲜后来发明的“龟船”如果算最古老的铁甲船,那么“板屋船”便是龟船的前身!)</p>

因为来高丽时有了一个月的航海经验,所以这次返程我很识趣的陪着蹇硕在船舱里聊天看书,而没再去海上喝风。</p>

因为时下北方已然入冬,所以借着非常劲道的北风,我们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到了东莱港。</p>

靠着蹇硕的面子,高丽船队不仅在东莱港卖出了不少干参,还免费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和淡水。千恩万谢后,高丽翻译官高高兴兴的带着船队继续往江南去了。</p>

不知道伍孚伍琼在船上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上吐下泻了好多天,靠岸后是被人抬下船的。护卫团的主副将变成这副德行,使节团也只好滞留在东莱,等他们好转。</p>

靠岸后的第二天,青州牧孔融派来迎接我们的大将宗宝到了东莱县城。宗宝见了蹇硕和我施礼已必,对蹇硕道:“卫尉大人,刺史大人听您已到了东莱,急命在下前来相迎,但不知您是否还想在东莱多休息几日呢?”</p>

我听了宗宝的问话,想来他是误以为我们海上航行之后,打算在东莱休息休息。然而宗宝不知道,我们留在东莱的主要原因是有两个笨蛋吃坏了肚子!</p>

蹇硕闻言,则对宗宝道:“有些事耽误了一日,既然宗将军受孔北海之托来迎我等,那么我们便随你往北海吧!”</p>

于是,我们留下了尚未痊愈的伍孚伍琼和四百护卫队,其余的二百人由宗宝领军护卫着往北海而来。</p>

东莱离北海很近,初六上午从东莱走的,初七中午便到了北海。孔融一大早便出得北海,于城东十里处布置,迎接使节团。</p>

待我和蹇硕走到迎着我俩走来的孔融近前,体面的卫尉大人和著名的儒学大家来了一个足以让我惊讶到死的亲密拥抱。待蹇孔二人分开,我还未缓过神来的时候,蹇硕十分肉麻的问孔融道:“年兄,多年未见,您的头发怎么全白了?”</p>

满头皆白的孔融哈哈一笑,道:“老了,老了,真是老了,贤弟的两鬓不是也斑白了吗?”</p>

如此相问之后,二人一起开怀大笑,携手揽腕并肩前行至设于路旁的庐棚憩。我见此景,差晕厥当场。因为一路行来,见到各州大员,包括高丽国王在内,都没怎么正眼瞧过人的蹇硕,竟然会对孔融如此客气。而且观蹇孔二人颜色,绝非蹇硕和王允一般貌合神离,问话虽然穷酸肉麻已极,但却不难听出是肺腑之言,我心中不禁起疑,“他俩的什么的关系?难道……”</p>

待蹇孔二人于庐棚坐定,有高兴过头的蹇硕方才想起还呆立着的我,回头招呼我一同进庐棚休息。喝着无味的“日照青”(日照绿茶,很好喝,有股淡淡的海咸味,可惜现在我没味觉。),满脑袋想的都是蹇硕和孔融的“不正当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