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丁原进京(1 / 2)

 相信上一章的故事看到最后,大家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十分不爽,那么这章我们便把鼓皮敲破吧!</p>

我和大家的不解,完全是因为我们没能听到两段十分重要的对话所产生的。一段是灵帝和蹇硕的,一段是蹇硕和丁原的。</p>

公元188年年初,灵帝大病一场,险些升天,愈后大有重获新生之感,便开始思量立储之事。</p>

怎么灵帝都三十多岁了还没立储?对,没立。</p>

一来,灵帝有二子,一为刘辨,一为刘协。刘辨是大将军何进之妹――何皇后所生;刘协是灵帝宠妃王美人所生。因王美人生了刘协,又得帝宠,所以招来杀身之祸,为何皇后鸩杀。彼时,何进已掌兵权,灵帝敢怒却不敢言。灵帝怕何皇后再害刘协,便将刘协养于母后董太后(灵帝之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灵帝入继大统后,迎亲母董氏养于宫中,尊为太后。)的宫中。董太后尝劝灵帝立皇子刘协为太子,灵帝亦因思念横死的王美人而偏爱刘协,欲立其为嗣。奈何灵帝不得不考虑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的感受,所以立储之事迟迟未定。</p>

二来,昏君自然要有其昏的地方。灵帝这人十分迷信,他认为如果立了储君,对自己是不祥之事。那代表着储君随时都有接替自己的可能,而自己也随时有升天的可能。为此,这也成为灵帝迟迟不立储君的另一个缘故。(可能所有的皇帝都想长生不老,永远当皇帝吧!)</p>

不过经历了一场差要了自己命的大病后,灵帝终于大彻大悟了,他将蹇硕招入宫中密谈。(招蹇硕入宫的那天,我和刘辟刚好到得蹇府,想来大家还记得左丰对我和刘辟“今日皇上招卫尉大人晋见,不知何事至今未归。”)</p>

待蹇硕进得宫中,灵帝直接问道:“今朕欲立皇子刘协为储君,蹇卿有何建议?”</p>

蹇硕闻言,有些摸不着头脑,心“这一时糊涂一时明白的陛下不知道今天又抽的什么风,怎么突然谈起立储之事了?”。但蹇硕又不能不答,便试探口风似的道:“此事还是陛下自己定度为好。”</p>

灵帝看了看蹇硕这个乖得像猫一样,却又从骨子里向外透着狡猾的忠实奴才,而后道:“你们中涓之人无儿无女,忠心辅朕只是为了权力和金钱。而如何进这等手握重兵的外戚,我却怕他们图的是我刘氏的江山,毕竟西汉灭亡还不到二百年(西汉政权为外戚王莽所夺!)。我装了一辈子的糊涂,现在感觉大限将至,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所以我想立协儿为储。其实,辨儿不是不好,那孩子虽然没有什么大才,却悲天悯人。可惜的是辨儿性格懦弱,我怕立其为储,将来让何进有机可乘。”</p>

灵帝道出此言之后,无比的怅然。蹇硕得知灵帝的真实想法后,先是有些吃惊,不过权利场争斗多年,深知其中玄妙的蹇硕马上进言道:“若欲立皇子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p>

灵帝闻言,问蹇硕道:“我也欲将何进除去,然恐其手中兵权矣。”</p>

蹇硕的官场才能绝对不是盖的,立马道:“天下之兵虽为大将军掌控,但毕竟都是刘氏子民,现今何进真正能掌控的无非就是京城之兵。现在北军为何进所控,西元军除宿卫营在我手中之外,其余七校尉的府尉兵也在何进掌控之中。而今,欲要图何进,必须先削减他的兵权,七校尉的府尉兵都是京城子弟,又跟随何进多年,不宜轻动,以免其狗急跳墙,所以我们当先从北军着手。”</p>

灵帝闻言头,忙问道:“如何着手?”</p>

蹇硕答道:“陛下难道忘了两年之期即到,北军要在春节前换防回家过年了吗?”“和谈副使”那章提到过,北军是护卫京城外围的禁军,都是外地人,家属又不能随军,而且不许在驻地附近谈恋爱,所以每拨北军都是在京城驻上两年,便换防回家了。</p>

灵帝闻言,有些不解,问道:“那又怎样?新招之军还不是要听何进的?”</p>

蹇硕答道:“陛下怎么糊涂了,前者您能将南军改为西元军,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把北军改个名字,收归己用呢?不过,也不能做得太明显了,不然容易生出乱子来。”</p>

灵帝闻言,顿时开窍,便又问道:“那依蹇卿之言,如何处之呢?”</p>

蹇硕道:“明年的北军我们不再招募各地精壮,而是选一州郡的大员带兵入京。这样,就算何进想要插手也是插不进来的。不过,所选进京之人不但要有能力,而且要对陛下忠心无二。”</p>

灵帝闻言,看了看胸有成竹的蹇硕,问道:“看蹇卿的意思,似已有了合适的人选,但不知是何人?”</p>

蹇硕答道:“当今天下,各州牧有一半是刘氏宗族,招他们进京其实最为稳妥。不过,此举恐招何进猜疑,若是当先发难,对陛下不利。所以,我们只好在其他姓氏的州郡大员之中选上一人。而符合有能力又忠心不二的,想来也只有并州刺史丁原了。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臣愿亲往并州探丁原口风。若丁原果为可用之人,臣便用计调其入京,剿除贼患。彼时,我领宿卫营紧守北宫,教丁原收缴何进及府尉兵,大事可定矣。”</p>

灵帝闻言,老泪纵横,道:“蹇卿真乃朕之子房(张良)也,但不知蹇卿怎么掩了何进的耳目去得上党,将来又如何将丁原调入京城呢?”</p>

蹇硕见灵帝落泪,便也涕下,答道:“今高丽派来使节和谈,此乃天佑陛下,保我汉氏江山永固。请陛下令臣出使高丽,顺路北赴上党,会见丁原。若丁原可用,臣便定计将其引入京城。不过,待事成后,我觉得还是不要留外姓之人在京统兵,加封赏赐过后,还请陛下让丁原再回上党,我们另选刘氏宗族来京接替何进,辅佐朝政。”</p>

灵帝听蹇硕已经提到剿除何进之后的事上来,便知“丁原进京”已然有了十足的把握。于是,顺着蹇硕的话头问道:“蹇卿欲荐何人进京辅政呢?”</p>

蹇硕道:“平原刘备,此去高丽我也要去与他见上一面。”</p>

灵帝闻言,也是微微头。因为早年黄巾之乱时,灵帝也闻得刘备之名,不过还有不解的问道:“不知蹇卿为何看好刘备,荐其辅政呢?”</p>

蹇硕侃侃而谈,道:“何进伏诛之后,必得一统兵之人辅佐陛下。虽臣忠于陛下,然于统兵带战之道无甚见解。而且由于宦官身份所限,臣不宜带有重兵,故遍思天下有才德者,觉得只有刘备合适。其一,刘备是汉室宗亲,和陛下乃同辈中人,必然忠心汉室;其二,刘备平黄巾时,便已崭露头角,只是彼时,我想留下这颗种子给未来新君,故刘焉、刘虞先后发书表其功,我却劝陛下只让他当了个安喜县的县令;其三,刘备到得安喜县后,因为某些变故(张飞酒醉,鞭笞督邮。),被转调平原。听的平原县,现在已被刘备建得颇具规模。想来此人之才,不用微臣再加细。故将来若是新帝封刘备高官,令其辅政,必然得一良辅。而刘备彼时贵为皇叔,怎敢不效死命?想来刘备必可仿刘益州(刘焉)为陛下矣!”</p>

</p>

灵帝闻言,泪痕犹在,却抚掌大笑曰:“如此我刘氏安矣,天下安矣,蹇卿真乃上苍赐朕之良辅啊!明日朝上我便加封爱卿和谈大使之职,速速出使高丽。”</p>

蹇硕道:“虽然北去联络丁原刘备事大,但是高丽之行乃是国事,仍不可觑,而今尚缺一副使,还须计议。”</p>

灵帝闻言,问道:“副使之职,可是已有合适人选了?”</p>

蹇硕答道:“未有着落,不过臣正在全力督办此事,还望陛下不要着急。”</p>

灵帝闻言,如何不急,便道:“好,此事你速速去办,有了合适人选即刻报我,加封之后,你们速速北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