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崩溃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一)(1 / 2)

华人1892 为雨哭泣 0 字 2021-11-06

 战争行为自古以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博尔贾和赤塔被轰炸,出乎沙皇统治阶层和沙俄西伯利亚战区司令部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关键就在于空中轰炸太出人意料了,不可想象啊!在这些人眼里,战争还可以这样进行嘛!自己怎么就做不到,想不到呢?</p>

如果沙皇统治阶级以前还是比较怵中华帝国海军舰队的话,其陆军却有和中华帝国陆军别别苗头,较量一方的念头。沙俄陆军在内陆地区,数百万常备军队和后役人马可不是盖的,就像现代的美**队一样,沙俄军队可是有欧洲jǐng察之美誉的存在,欧洲压路机真不是吹出来的,这可是数百年四处征战打出来的名声,也就是,沙俄陆军不怕中华帝国陆军。</p>

但是现在被中华帝国空艇部队这么一轰炸,一个头变成十个大了,头疼不知道怎么应付这种新的战争方式啊!</p>

虽这个时候沙俄军中派系林立,矛盾重重,但是赤塔不容有失,这一最基本地常识战区司令部还是很清楚的,花费十几亿卢布修建起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旦有失,被人居中切成两截,那时谁都承受不起沙皇陛下的怒火了。</p>

再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沙俄军政势力都被中华帝国的军事政治行动,打压的动弹不得,别攻击中华帝国了,现在就算是稳住国内动荡的局势都很费力。内忧外患之下。处处被动,处处挨打,不是没有缘由的。</p>

就在沙俄西伯利亚战区司令部接到电报,匆匆茫茫之间准备运输物资前往赤塔之时,中华帝国满洲里战区副总指挥牛剑锋少将,却已经指挥着201师和202师在夜间袭取了几无抵抗之力的博尔贾城,俘虏万余失魂丧胆的沙俄残兵,并控制了博尔贾火车站,夺取了一列铁路支线火车,在火车站货场缴获大量军事物资。</p>

只是这一切。在沙俄通讯设施投入相对不足的现实下,中国满洲里驻军已在11月1rì下午至夜间,快速突破其卡西伯利亚战区边境哨进占博尔贾城的消息,沙俄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却无法得到消息了。</p>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沙俄zhèng fǔ对一些环节的不重视,老式的有线电报和通讯制度限制,直接造成自己在局部地区的信息不对称,防御起来也很被动,数万军队直接被炸死炸残,博尔贾驻军中心指挥部被摧毁,让沙俄西伯利亚战区司令部,失去了把握掌控博尔贾态势能力,地方政权能在白天把一些轰炸事情快速电传过去,已经做的很不错了。</p>

宣战后。战争都进行几场了,备战虽久,可是却又被内乱搅成一锅粥的沙皇俄国,愣是没有组织一场有效的反击战斗,被动地承受着中华帝国的一次次进攻,却又无可奈何,西伯利亚战区司令部,也只能去补漏洞,隔着满清流亡zhèng fǔ驻扎的外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战区和中华帝国的边境线。都处于不利于大规模驻扎军队的地区,就是想反击,一时之间也执行不下去。</p>

战场如棋局,中华帝国先手拔除掉沙俄zhèng fǔ安插在旅顺的一根刺,反手在中俄战线满洲里边境地区打入一根楔子。突入到西比利亚战区最紧要位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俄战局开始微妙起来。</p>

沙皇的军队不是摆设,在接二连三挨耳光之后,终于调整过来了。11月2rì,动员起来的沙皇俄国和战略合作国的战争全线打开了。</p>

在远东战区,自海参崴海湾起,绥芬河,乌苏里江,阿穆尔河流域边疆中俄哨卡,中俄双方驻军,在冬季的薄雾中,隔着一条条河流展开了试探xìng炮击,相互对峙太久了,哨卡的防御工事的坐标方位,大家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知道对手的位置,这一全线开炮,战争升级了。</p>

这些江河流域,处于将上冻未上冻之时,谁都把不准什么时候,大雪普降,江河封冻如坦途,那时才是全面进攻的时机。这时展开炮击,不论shè程和炮弹威力如何,就极为考研各部炮兵的素质和防御工事的坚固程度了。</p>

硝烟弥漫的远东边境战火燃起时,黑龙江军区三个空艇部队也在下午,对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实施了空中轰炸。</p>

远东战区和西伯利亚战区战火燃起,中亚、西亚和亚细亚战区则是各个不同,中亚战区,沙漠、戈壁、大草原,居多,边境哨卡多在边疆大山区大山口之地,易守难攻。可以是在开战之初,骑兵展不开,步兵上不去,中俄两国也只能在中亚战区玩炮战,看谁先不住,一旦有一方露出缺口,让骑兵突破进去,那就意味着对另一方的国人和后勤补给线是个灾难。所以中俄两国在中亚的战事,因为运输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暂时成为了两国战事最缓和的战区。</p>

中华帝国、兰芳共和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联军在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和西亚,和沙俄军队隔着欧洲诸多国家和巴尔干半岛诸国对峙炮战,也在11月2rì,开始试探不休。</p>

沙俄军队在里部署有48个步兵师,共72万人马,3000多门火炮,组成16个军。根据陆军大臣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前线展开9个军,其中2个军10万人组成高加索集团军,由皇叔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大公直接指挥。可以沙俄军队的兵力也就比中华帝国和兰芳共和国运送到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和西亚的军队多一,实质讲的话,就是还没有彻底动员起来。物资的缺乏。沙俄国内的工人运动,限制了沙俄军队的全面战争,一句话,沙俄国内的工人革命运动害死人啊!</p>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的地方民团,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团军,采取守势。动乱不休的沙俄罢工运动,让沙皇政权一时之间,动员不起来大规模军队,对战略合作国发动进攻。沙皇国防委员会集中7个军30万人在多瑙河前线,俄国将军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斯托列托夫指挥的保加利亚民团也加入了多瑙河集团军。参与防御。</p>

由于巴尔干问题是开战国利益纠葛最多的地区和国家,欧洲其他国家更是关注万分,开战国更限于各个战线的物资准备状况,暂时都不愿现在在此时此地大打出手。所以战局在这些地区显得极其诡异莫测。充满了未知的凶险。</p>

综上所述,其他战区的战况,因为种种原因,显得波澜不惊,四平八稳的,现在交战国最主要的主战场,也就主要集中在中华帝国和沙皇俄国在西伯利亚战区和远东战区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要在这一战区掰掰手腕之后,才会决定下一战场的主次关系和战斗强度。</p>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沙皇俄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一直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P.F.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他的设计方案交给V.P.希罗科夫上校来负责执行。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现实实情也确实如此,中华帝国一直在准备对作战,沙皇俄国同样在紧锣密鼓的经营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群。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第一道永久xìng防御工程是由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尼古拉工程兵学院的教授K.I.维利奇科上校设计的。这条防线的总体方案由作战部长A.N.库罗巴特金步兵上将制定,它起始于阿穆尔斯基湾,经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终到达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距离金角湾约3-5公里。</p>

维利奇科提议将该防线建成由胸墙和堑壕连接的一系列要塞防御体系。具体方案为:在主要防御线前2公里构筑I号和IV号筑垒地域,并且为要塞炮兵构筑1、2和3号眼镜垒,4、5号多面堡,1、2、3号突出堡以及阵地。在俄罗斯岛、俄罗斯山脉构筑V号堡,萨佩尼半岛构筑4号筑垒地域。1900年2月18rì。该设计方案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批准,并在1900-1904年间完成了除了穿越第一河谷部分围墙以外的全部工程。任何国家想要从沙皇俄国严防死守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群夺取符拉迪沃斯托克。无论从海上和陆路进攻,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p>

可是在1905年的11月2rì的下午,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始面临中华帝国的海空打击。符拉迪沃斯托克大雾散去,阳光普照,可是依然寒冷cháo湿。刚刚结冰不久的海湾洋面上,虽然不厚实,拥有50余艘作战舰艇的沙俄太平洋分舰队舰艇,却憋屈的不敢出海了。</p>

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更憋屈,舰队老旧的铁甲舰,连对手的驱逐舰和巡洋舰都比不上,至于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中的1.5吨级和1.9万吨级的战列舰,就更没有办法比了。被别人堵在家门口出不去,没有人会不感觉到憋屈的,比之更甚的现实状况就是,如果没有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群存在的话,马卡洛夫司令都不知道自己的舰队,会沦落到什么境地。</p>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海军军事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沙俄远东战区司令部,准备隔江跨海严防死守之时,中华帝国也开始演绎自己独有的攻击模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p>

一大早开始,中俄两国就在数千里边境哨卡炮战不休,但那只是缠斗、试探和清除据。作为空军参谋部参谋长的杨度。现在虚岁30,军衔也只是少校而已,此时正作为中华帝国远东战区前线最高指挥官,率领空艇部队压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