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一盘大棋(1 / 2)

民国岁月1913 夜深 0 字 2021-11-07

 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鲁尔区除一些拥有雄厚背景的大资本企业外,其余工厂、设施全部被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打包卖了个精光。可以,中国政府在这次盛宴中一口气把近半个鲁尔区给搬回了亚洲,虽然为此付了不少代价,但这代价和收获相比仅仅只是部分。</p>

在出售中获得大量物资的德国人渡过了暂时难关,当然对于中国政府这种“趁火打劫”行径,也有不少清醒的德国人对此指责,但这些声音很快就淹没在大量称赞中国人“帮助”的浪潮中,何况中国政府也给予了德国临时政府一个体面,那就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由总长曹汝霖联同中央银行总裁杨度和德国临时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以保证在德国政局稳定后,中国政府将对德国政府进行长期的无息贷款,其金额高达1亿美元,这笔贷款将作为重建德国的基金投入到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中去。当然,这个协议是保密的,除了协议签署双方没有任何人知道,有了这个条件封口,德国政府也就对中国人的这种行为睁一眼闭一眼,反正德国的东西就算留下来也会被英、法、美瓜分,还不如把它们交给肯出大价钱的中国人呢。</p>

1亿美元,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极大的数额,以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当然拿不出来。但方子达早就有所准备,资本运作是他的拿手本领,拥有俄罗斯帝国中央银行的巨额黄金储备为后盾,再加上中央银行和美国几大财团的联手金融运作,这些钱根本不需要从中央财政中拨款,而是用空手套白狼手段巧妙地把风险转嫁了出去。</p>

何况,这名义上的无息贷款也不是真正的无息。在后世80年代到90年代末。日本政府打着“帮助中国”的旗帜少没干这些勾当,不仅后来收回了比有息贷款更高的获利,还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掠夺了大量技术,还趁机使得日本的工业产品占有了大部分市场,有这么好的办法方子达怎么不会拿来借用呢?</p>

东西再多终究会卖完的,何况不仅是德国人一家在卖。协约国各国也热火朝天地抓紧时间大捞一票。战后的德国满目萧条,用工厂、设备换取的金钱并不能使德国经济和社会次序有太多好转,只不过是延缓这种情况而已。</p>

何况,大批工厂、设施的出售,同样使得大量德国熟练工人失业,他们的生存情况在收入的资金逐渐消耗时就注定了。对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很快就向德国临时政府和鲁尔区各地区提出了招募的意向。</p>

大量工厂、设施的运回,以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和人员素质根本无法发挥其全部作用,眼下中国政府极缺的就是这些熟练工人、技师、工程师、管理人员等等。当德国临时政府经过考虑后同意了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政府对外正式公开招募开始后,蜂拥而来的德国人简直要把门槛都踏塌了。</p>

虽然中国人对普通工人的招募开出的条件并不高,和战前甚至是战争其间的欧洲收入相比,仅仅只是当时的一半。可就是这样,每个竞争岗位依旧有无数人员抢夺,要知道如今的德国经济已完全崩溃,德国货币——马克几乎成了废纸,普通人一天的收入就连一个面包都买不起。绝大多数人都挣扎在生死边缘。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能开出如此“高价”已让德国人惊喜万分了。</p>

何况。中国政府在招募同时还声称,只要被录用的人员就会当场发放10个银元的安置费用,如果有举家前往中国的德国熟练工人,中国政府还会免费提供他们一路上的船票、住宿、食物,并在工作当地为他们进行安置。如果其家属还有一技之长,中国政府还会替他们安排其他工作。以保证在中国的生活。</p>

和欧洲相比,中国虽然落后,可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那就是物价低廉,和收入相比生活幸福指数较高。在打听了中国的收入和实际消费情况后。原本一些原只想独自前往中国的德国人很快就改变了主意,要求带上家人一同前往。</p>

当然了,中国政府也不是针对所有招募的德国人都是这个条件,在招募过程中,中国政府按照其人员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比如一个工程师和一个普通工人相比,当然是工程师放在首位,在解决其等级高的人员家属之后才会考虑到普通工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个等级制度是在内部严格保密的,方子达指示下,在欧洲进行招募工作的政府人员全都下了封口令,一律不得向外透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