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人来了(2 / 2)

民国岁月1913 夜深 0 字 2021-11-07

处理完这些事,陈果夫留下部分人继续在上*海追查徐统雄和陈少白的下落,必须搞清楚他们两人在一月前的行踪和所接触的所有人。之后,他坐火车北上赶回了京城,直接向方子达汇报此案经过。</p>

几天后,京城的国务院,方子达在办公室抽了个时间接见了陈果夫听取汇报,当听完陈果夫对此案前后的调查和推论后,方子达一时间陷入了沉思,许久都没话。</p>

大致情况通过电报方子达已有了解,可因为电报毕竟不清楚,而且因为保密陈果夫在电报里也没清楚具体的内幕,只不过提了提还有些方面需要继续调查。直到今日,方子达才听明白所有前因后果,这个结果让他很是惊讶,他没想到革命党烟消云散后居然还有人在掀风搅浪,而且其中一个还是大名鼎鼎的陈少白。</p>

抬眼看了下毕恭毕敬的陈果夫,方子达有些感慨这人才就是人才,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陈果夫在后世大名鼎鼎果然名不虚传。</p>

“就按你的思路去查吧,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向情报局要求配合,我会和周元良打招呼的。”</p>

“谢谢总理……。”陈果夫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应道,要知道和情报局还有周元良相比,他的安全局总是低了一头,一是他们之间的职位和身份,周元良是方子达的心腹老人,而且又是情报局局长,他陈果夫半道出家只是新人,职位也仅仅是个副局长。何况,无论是情报局还是安全局,其前身都是特工处,作为曾经掌握特工处的周元良的影响力也不是陈果夫能比拟的,情报局的资源更是远远多于安全局,在汇报前陈果夫还担心方子达听完汇报后会让他把这案子移交给情报局,谁想到方子达居然要求继续由自己负责,并且还能调动情报局的资源为安全局作配合,这表示在这案子中他陈果夫的能力已经被方子达认可了。</p>

陈果夫走后,方子达独自琢磨了一会儿,这事还真是扑朔迷离,要搞明白经过也只有等陈果夫查个水落石出才能知道了。不过在陈果夫汇报过程中,方子达听到顾阿毛的名字后心里阵阵惊愕,他万万没想到顾阿毛这人也会冒出来,至于此人加入安全局究竟是好还是坏,方子达自己也不清楚,只有有待慢慢考查再看,所以他对于顾阿毛也没任何表态,全权交给陈果夫处理。</p>

陈果夫回京后没几天时间,第一批从欧洲过来的人员就抵达了中国。对于这些技术工人、军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安置工作中国政府早就做好了准备,可就算这样也让各方面忙忙碌碌折腾了好些天。</p>

中国自满清以来就向外派出留学生,其中有公派也有私人留学,这些留学生中分为三类,最大一类是以留日学生为主。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日本战胜中国取得胜利,为了学习战胜国的经验,再加上中日一衣带水交通便利,所以前往日本东渡的留学生比比皆是,这些人里在内阁就有几位,比如外交总长曹汝霖等。其二,是留学美国的留美学生,用庚子赔款资助留学生是美国当年的国策,而且这批留学生中大多都是出于名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留日学生相比这些人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人大多只担任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上人数比不上留日学生,在政府中比重并不高,内阁中也仅仅只有一位,那就是交通部的梁敦彦。</p>

除了以上两系,还有一系是留欧学生。留欧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满清时期洋务运动开展时派往欧洲,尤其是英国学习海军的北洋系,另一种是后来私人赴欧留学的留学生。这些人里北洋系几乎全是军事人员,而且年龄也很大了,至于私人赴欧留学的只占极少部分,所以和以上两系相比,这系是最薄弱的。</p>

这三类留学生同样分成三派,各有各的优,也各有各的劣势。但总的来,无论是那一系那一派,对于欧洲强国的德国都是很佩服的,但因为留学经历原因,国内懂得德语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在安置工作中最困难的就是语言不通,因为沟通问题甚至还闹出了些矛盾,幸好解决的快,要不然非得出事不可。</p>

这个情况很快就汇报到了方子达这边,廖仲恺作为主持这事的负责人要求政府尽快多派能听能德语的人才帮助安置工作。对这个要求,方子达一时间头大如斗,他又不是孙悟空,哪里变得出这些人?国内日文,英语甚至法语的人倒能找出大把,但精通德语的凤毛麟角啊。</p>

最后,还是杨永泰脑子灵活给方子达出了个主意。他提到由于中央军校一直有德国教官的情况,所以建议让中央军校的学生和教官协助安置,以保证沟通顺利。</p>

这建议让方子达眼睛一亮,顿时连连叫好,他马上让杨永泰去安排,同时给国防部打了个电话。一天后,几百个懂德语的学员和教官,甚至包括在中国生活了几年的德国教官就从保定赶往天*津等地,随着他们的到来,安置工作终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效率一下提高了许多。(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