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五十七章 斯大林的政治手段(1 / 2)

民国岁月1913 夜深 0 字 2021-11-07

 会议结束,克里姆林宫随着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的离开又变得安静,回到办公室的斯大林抽着烟斗,默默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现在已是深夜,外面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瞧不清楚,但斯大林用他那双眼睛紧盯着前方,似乎能透过黑夜看到远处的光明。</p>

自坐上苏维埃最高权利的宝座,斯大林从未有一个夜晚睡得安稳,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登上权利顶峰完全是出于侥幸。当初不是机缘巧合的话,党内比他更有资格的人大有所在,尤其是被他视为大敌的托洛斯基,更是威胁到他如今地位的代表人物之一。</p>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在掌握权利后就逐步开始排除异己,对党政军进行反复清洗。假如不除掉这些人,斯大林根本就不能彻底放下心来。可就算是这样,一个怎么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天空,令斯大林不敢相信任何人,更没有丝毫的安全感。</p>

现在,中国人突然对苏维埃发动攻击,这使得斯大林原本预订好的统一解放战争再次出现变化。虽然斯大林在去年中国宣战时就知道,中苏之战总会正式爆发,所以他在私下派人联系中国高层,以达到宣战不开战的目的同时也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谁想到,战争刚一开始,中国人就长驱直入苏维埃国境,仅仅数十个小时守卫在边境的十多万红军部队就灰飞烟灭,而中国国防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苏维埃腹地推进,这令斯大林在摆出一副愤怒和强硬的表面背后是惶恐和不安。</p>

斯大林是个政治老手,更是玩弄人心的天才。实际上他自己清楚,刚才会议中温什利希特所提出的有关叛徒和反动派一说究竟有多少是确切的,这个恐怕水都不敢保证。根据目前局势来判断。温什利希特所认为的那些就算是有,也绝对只是极少部分,更多的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内部为了推卸责任,故意夸大其词。</p>

斯大林明白这些,可他却没有揭露,反而顺水推舟在会议上把这个调子定了下来。并且让温什利希特来负责再次清洗工作。他这样的选择实际也是无奈的,假如驳回温什利希特等人的看法,把战争爆发以来的军事失败归结为中国国防军的强大,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麻烦。</p>

其一,将导致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背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追究下去就会导致人心不稳,从而破坏现在最高苏维埃表面上的和谐稳定。</p>

其二,这样做在政治宣传上会陷入被动,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红军怎么可能被中国人给轻易打垮呢?这种结论一旦宣布出去。将给苏维埃的统治带来极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直到如今依旧存在着反抗苏维埃的地区,弄不好会死灰复燃。更会让红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影响到接下来的战争胜负。</p>

正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斯大林才把战争开始后的溃败归咎于革命内部的叛徒和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从而导致敌人轻易突破防线。</p>

斯大林深信,要想蒙蔽人民,必须得骗过自己。他用这种方式把失败的原因给确定下来。以达到政治方面的稳定。同时,他在会议最后决定调集近百万军队开赴前线的命令表示了他对中国人的重视。无论如何,中国人已不再是满清时代脑袋后留着猪尾巴的黄皮猴子了,他们已经用令世界惊愕的战绩证明了他们的强大,斯大林丝毫不敢小看中国人,在耍完政治手段的同时,他必须也要在军事方面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p>

“希望能挡住中国人的脚步吧……。”斯大林默默对自己这样说。在会议中,他拒绝了有关让伏芝龙方面军后撤的建议,为的也是在政治和军事角度考虑。无论伏芝龙的方面军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眼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后撤。除非战局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斯大林才会下这样的命令。因为他知道,一旦伏芝龙的方面军一后撤。远东政府的军队肯定会扑上来,此消彼长,双方的士气和战略优势就将完全发生变化,之前的部署就会成为一张废纸。</p>

经历这几年的苦心经营,斯大林虽然已经坐稳了权利顶端的位置,但实际上党政军内部斯大林依旧感觉到威胁。只要在党政军中发生大问题,他的权利就将不稳,弄不好又一场针对自己的权利争夺战会在谁都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爆发。</p>

斯大林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暂时还没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他的统治是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在很多时候,斯大林都会在猜想,那些表面上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背后是不是恨自己恨得咬牙切齿?只要自己露出破绽,这些人就会像看到机会的恶狼一般扑过来,把自己撕得粉身碎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