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内蒙之战 第五十九章 再见康梁6(2 / 2)

“卓如先生可知历代最为推崇王安石的都是些什么人?”

“你是想说都是小人、佞臣吗?”梁启这么说也是有道理地,在宋史中新党可是除了王安石自己之外都被打入奸臣的行列了。

“那倒也不是,但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人的出身还是很有意思的。他们大都是江西人。”

张文英的话意思已经相当明确了,那些人对王安石的褒扬,未必便是真心推崇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更多的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传统的一种表现罢了。至于那些立宪派。又何尝不是因为与王安石有着相近似的理念而推崇他地呢?

“平心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要知道所谓守旧势力中也有不少原本是支持变法的,他们中很多都亲身经历过庆历新政,对国家的弊病了解的不会比王安石更少。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还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可惜实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先是政策未能对症下药,王安石的变法所针对地只是皮毛,远未到核心问题,便以理财为例,宋朝时讲究藏富于民地,财政困难是因为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冗官,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针对支出太多问题,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采取地还是类似汉朝桑弘羊的刮地皮式的方法,如此不仅不能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老百姓反倒是先受其害,尤其是作为国家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损失尤为惨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变法了。如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取得熙河大捷拓地千里,但也不过得逞一时,军事上软弱无力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王安石本人急于求成,刚愎自用,虽然能言善辩,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但却不善于拉拢朝中重臣,就连司马光这样的老友最后也被逼到了对立面上,而他又不乐闻逆耳之言,但喜欢听人恭维和奉承话,于是投机份子曲意迎合,因缘重用,遂使新法的推行也变了质……这样的变法,要是真的侥幸能够成功那才真的是没天理了呢。”

梁启与康有为闻言都大惊,张文英讲的是王安石的变法,但谁都晓得他说的还是戊戌维新之事,若按他的说法,则当初梁启所总结的变法失败的原因便完全是错的了。

梁启正襟危坐,康有为也收起了之前的狂傲,变法失败的教训是那样深刻,他们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讨教原因的机会,这个时侯,之前与张文英的种种恩怨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