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趁火抢人才(2 / 2)

19年春季美国钢铁公司要再度大幅度削减工资时,工人们竟毫无办法。整个劳工运动几乎烟消云散了:劳联会员人数从190年的410万减到0万,只占劳工总数的6%。19年,曾发生过多起拼死斗争式的罢工,但都以失败告终。许多矿工每月工资只有十元八角八分;平常要受过磅员的卡压,还得在煤矿公司所开的商店里高价购买生活用品。</p>

他们一反抗,资方的武装狗腿子就伙同国民警卫队实行血腥镇压。联合矿工工会势单力薄,只能对受害者表示同情,别无他法。</p>

在林恩和洛维尔这类新英格兰工业城镇里,只有1/的工人还有工作,忍受着农奴般的待遇。有一个工人离开新罕布什尔州的曼彻斯特到纽黑文去找工作,竟在那里被捕,说是犯了“流浪”罪,送进法院,最后又勒令回到原厂。</p>

因为找工作的人太多,雇主便一再削减工资。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工资低到每周五元。芝加哥市有人做过调查,据说多数女工每小时工资不到二角五分,其中的1/4不到一角。</p>

在大萧条时期之前,马萨诸塞州各纺织厂很少要求熟练工人在一天八小时内看管0台织布机的,可是在采用了“加快制”和“提高劳动强度制”之后,作家路易斯?阿达米克亲眼见过,竟有些十来岁的女童工要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看管0台宽式织布机。</p>

面对美国如今的情况,陆萍组织自己的人手,在美国各地,开始了招收熟练工人的招工广告。</p>

招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在美国本土的龙腾企业旗下的公司工作,在负责一日三餐的情况下,按工种,每日可以领取六毛到一元五毛不等的工资,招收条件,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各工种熟练的工人。第二种,出国劳务,在抵押在美国的不动产情况下,可以去华夏的海南工作,甚至可以移民。出国劳务的工资,最低两元。</p>

陆萍的目的很简单,她现如今已经整合了一些企业资源,她的第二部,要把美国的人才资源,进行一番整合。</p>

一方面,自己通过美金建立起来的龙腾集团,需要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为冯雪茹的华夏商会输送一部分。</p>

当然,不是所有的美国技工都可以得到工作,只有那些经过层层面试,考核,符合标准的才会被录用。</p>

各种行业,招工人数,初步定在了五万人,并标注,犹太人和华人优先录取。</p>

招工广告一出,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应聘者络绎不绝。</p>

年纪稍大者,不愿意背井离乡,选择加入龙腾工作,年纪较小者,则选择远赴华夏,去海南开始新的生活。</p>

不光是最基层的穷人生活如此,公职人员同领救济的人往往无法区别,因为他们的财源相同。一般地说,地方士绅们总还能让本地的警察穿上像样的制服,因为那时大家都担心治安问题。</p>

可是对公立学校的教员就没有那样关怀了,由于地方ZF税源不足,教师的生活比别人来得苦,大萧条初期,还在他们的工资里扣钱来资助施汤站呢。</p>

学生每年增加二十多万,学校就得进一步节约开支。教室不够,书桌就摆在走廊里,有炉子的活动房子里,甚至洋铁皮棚子里。音乐课和美术课取消了,教科书是这学期用了给下学期另一班用,弄得卷角污损,字迹模糊,残缺不全。教室越来越挤了,最后,竟连教员的工资也发不出了。</p>

到19年为止,只因教育经费不足,全美已经有0万儿童失学。密西西比州、明尼苏达州北部、爱达荷州、南达科他州和亚拉巴马州的教员,只得轮流到各学生家里去“吃派饭”。</p>

俄亥俄州德顿市的学校每周只上三天课,阿肯色州的三百多所学校有停课十个月以上的。在堪萨斯州,因为小麦一蒲式耳只卖二角五分,所以乡下的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元,一年又只支八个月薪水,合计80元。艾奥瓦州的教员每月薪金40元,只及华盛顿ZF所说的产业工人最低生活费的一半。</p>

所以,陆萍随后,又在美国掀起了招募教室的广告,从小学到大学,各科教师皆可应聘,但是,必须移民华夏海南。陆萍给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不但吃住全包,而且,每月工资,六十美金。(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