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兴登堡防线(2 / 2)

蒋光头觉得他虽然说得有些道理,但并不全面,便提出:“我认为敌人主要还是靠步兵推进占领城市,你能不能说说步兵如何防御?”</p>

“你听我继续说,”洋顾问呷了一口蒋夫人递过来的浓浓的咖啡说,“蒋先生,你是全华夏的三军统帅,考虑问题的立足点不能只站在一个师长、团长,甚至连长的位置上,作为统帅当然应该站在最高点,考虑大战略。”</p>

蒋光头有点尴尬,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反感,没说话。</p>

洋顾问继续他的理论说:“日本人一旦打进来,根据贵国的力量,不是一年两年能把他们赶走的。根据贵国的经济和地形,要打的是持久战。打持久战就要预设战场。就要选择蓄积力量反攻的大后方,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要寻找复兴基地。”</p>

蒋光头认真地听着,没有插话。</p>

洋顾问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他不谈具体的战术,先寻找复兴基地。他说:“我们不妨用三国诸葛亮借东风时与周瑜同时写在手心上的办法,看看我俩心中的复兴基地是否一致,蒋先生觉得如何?”</p>

法肯豪森没等蒋光头点头,便拿起笔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了两个字,他看蒋光头也写好了,便笑着说:“让我们一起翻开手心吧。”两人将手心同时翻开,不由哈哈大笑,他们不谋而合,手心上都写着“四川”两字。</p>

蒋光头忘了烦恼,笑着说:“顾问先生,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p>

“说得对,说得对!”洋顾问也很高兴,他说,“那就请蒋先生先谈谈你的看法,为何选在四川?”</p>

蒋光头说:“我认为四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从地形上看,主要是山多,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万一长江、黄河两岸丢掉了,我就带兵到四川打游击,屯田招兵,伺机复兴啊!”</p>

“哦……”洋顾问点点头说,“我同意你的看法,我看中四川,有三点理由,一是诸葛亮就曾经到四川去发展,而且搞得生机勃勃,这是我的历史依据;二是四川的地形遍地可以作为军事要塞,山多山高是一大特点,即使蒋先生的部队打得差不多了,带上残余的部队登上又高又险的峨眉山,不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了吗?还有一点,就是四川是米粮仓,任何人带兵都要筹粮筹款,四川对支持战争的潜力是很大的嘛。”</p>

蒋光头觉得他考虑得更细更全面,后来,的确是照着他的主张去做的。</p>

法肯豪森见蒋光头直点头,继续分析说:“四川只不过是持久战的后方,但是,前线,尤其在战争之初,你还必须在上海、南京、武汉、徐州等地作为支撑点,不能一仗不打就撤到四川。那样的话,政治影响就太坏了嘛!”法肯豪森皱着眉头说,“那样的话,你在全华夏失去民心、军心,而且就军事素质而言,你就是一个不及格的普通的指挥员罢了。”</p>

“你的意思是在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还是要认真地和日本人打几仗。”</p>

“说得对!”</p>

“那你可不可以谈谈你的计划呢?”</p>

法肯豪森胸有成竹地说:“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是华夏的大城市,在这里和日本人拼一拼,目的是利用这些城市的建筑物,消耗敌人的弹药,阻滞敌人的进攻步伐。尤其是南京,是你们的首都,要号召军民,打一场硬仗。提出保卫首都的口号,以号召民众。同时把保卫首都的阵地向前延伸到苏州、无锡。最好在那里修筑一条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兴登堡防线。这条防线要用一连串的钢筋水泥碉堡与坚强的防御阵地组成。”</p>

蒋光头虽然很赞同法肯豪森的建议,却又头痛造这样一条费用十分昂贵防线,他觉得无法承担。因此很担心地说:“凭我们的经济实力,恐怕难以办到修筑这样一条防线啊!”</p>

法肯豪森这时严肃地拉下脸说:“这是民族的重托,未来国家和首都的安全的需要,是关系战略的大事。这么重要的一项工程,我认为,有再大的困难你也要办!”</p>

蒋光头觉得他说得也对,便低下头考虑。法肯豪森接着说:“修建兴登堡防线,首先要办水泥厂和钢铁厂。兴办水泥厂和钢铁厂,战时可用于军事,平时可用于民间经济建设,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p>

蒋光头经法肯豪森一鼓动,一跺脚下定了决心,他说:“好吧,为了保卫首都的安全,倾家荡产也要把兴登堡防线修起来,这件事我立马吩咐最可靠的人去办!”</p>

蒋光头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把修建兴登堡防线的任务交给俞大维和张治中俩人。俞大维负责筹集钢铁水泥,张治中负责工程设计。</p>

他俩接受任务后,立即分头筹划。(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