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京(2 / 2)

第四天早上,敌人的一架飞机在紫金山的上空丢下了一个彩色大气球。气球下载着一名日军军官。守军不知敌人又玩什么花招,正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这件事。谁知就在守军麻痹之时,不知从何处飞来几发炮弹。这时,守军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悬在气球下的军官是敌人的探子,他在高空中将看到华夏阵地上的情况用报话机通报给炮兵,炮兵便瞄准目标,向华夏守军阵地开炮。守军知道上当,吃一堑长一智,士兵们不再从工事里跳出来,暴露自己的目标。</p>

日军从岗子村方向攻不上紫金山后,改变了策略,开始由梅花山方向进攻。当日军攻到山坡时,被守在老虎洞的华夏军队反击回去。敌人便用重炮轰击老虎洞,接着步兵攻击。守军以猛烈炮火阻击敌人,成群的日本兵被击毙在山坡上,尸积如山。下午,日军继续攻击,他们在炮兵的掩护下,不要命地向山上冲。守军依托阵地,沉着勇敢地阻击这股敌人,只要敌人爬到离阵地50米,就一跃而出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拼刺刀。</p>

1月10日,敌人集中了两个师团兵力,要与华夏军队决一雌雄。他们调来了85辆坦克,兵分两路,向紫金山猛攻。左路由孝陵卫街的公路向西山进攻,右路由灵谷寺向中山陵、陵园新村进攻。宏伟美丽的中山陵陵墓和九层八面螺旋式的灵谷寺塔,顿时淹没在冲天大火之中。教导总队坚守到1日晚,伤亡大部,敌众我寡,不得不撤出阵地,整个紫金山终于落入日军手中。</p>

1月8日,南京外围的第一道防御线被击破,远战失利,唐生智转而组织第二道防御,展开近战。</p>

由于完全失去制空权,日机得以对南京实施密集轰炸,被作为指挥所的唐生智公馆也屡屡挨炸,玻璃被震得粉碎,桌上物品在空中乱飞。</p>

幕僚们十分担心,都要求转移地点,唐生智却摇了摇头。</p>

大敌当前,我要在这里进行指挥,不能为几颗炸弹就搬走,你们走吧,我和两位副长官留在这里就可以了。</p>

最后,其他人都搬到了地下室,唐生智则仍在地面进行指挥。</p>

近代历史上,南京迭遭兵燹。离得最近的两次,一次是太平军攻城,一次是湘军攻城,但两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先行占领紫金山。</p>

紫金山是南京的最高点,占领这里,就等于把握了主动。</p>

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都是凭紫金山之高,用火力压制住对方,然后再顺势炸塌城墙,从太平门攻进城去的。</p>

紫金山一旦有失,太平门则危,而南京两次被攻陷的历史将原地复制。</p>

对紫金山发起冲击的日军主力,为京都第16师团。这个师团既是老师团,登陆以来又未受到什么损失,因此特别张狂。</p>

然而他们碰到的是一支同样训练有素、斗志顽强的钢铁部队——教导总队。</p>

战前,湘军某师指名要调教导总队的一名排长去湖南就职,这回不是当排长,而是直接升任连长。</p>

“铁卫队”的嘛,谁还信不过。连长只是起步,以后还会升营长、团长,甚至可能是旅长、师长。</p>

上级都点了头,同意这名排长可以立即启程,然而他本人却说,不打完这一仗绝不会走。</p>

没等仗打完,英勇的军官就牺牲在了紫金山上。</p>

以强对强,以猛对猛,防守紫金山的“铁卫队”层层设防,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直到南京即将失陷,京都师团都未能从他们身上敲开缺口。</p>

如果唐生智指挥的全是这样的部队,那就好办了,守三个月乃至六个月都绝对没有问题。</p>

然而不是。</p>

东面的紫金山和太平门虽然无恙,南面的雨花台防线却被突破了。</p>

日军以坦克战车为掩护,组织敢死队对光华门进行猛冲。城上迫击炮和机枪齐发,但仍有许多敢死队队员钻进了门洞。</p>

一进门洞,便进入了射击死角,守军枪弹再密也拿他们没有办法。</p>

这些鬼子可不是来跟你躲猫猫的,这次窜进来一批,下次窜进来一批,城门无论多厚,不过是两块门板而已,长此以往,难保不被攻破。</p>

守军先用火攻,在半夜里将汽油桶一桶一桶地丢在城门口,然后点火,利用火墙将护城河外和城门洞里的日军完全隔开,让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p>

之后突然打开门,机枪扫过,门洞内的日军敢死队队员被立毙当场。</p>

门砸不开,日军开始集中平射炮,朝城墙进行高密度连续轰击。</p>

1月10日,光华门城墙终于被炸开多个口子,金泽第9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用竹梯爬城,从缺口处蜂拥而入。</p>

百余日军冲进城内,并突入城门纵深达00米。他们以沿街房屋为据点,企图掩护后续大部队继续开进。</p>

闻知城破,唐生智严令附近部队以两侧围堵的方式发动反攻,终于将其全部歼灭,但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金泽师团随后又用山野炮将城门轰塌。</p>

城门一破,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p>

守军赶紧堵门,随堵随破,随破随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城门堵住,然而这次进来的日军却十分凶猛,怎么都无法将之完全消灭。</p>

一转眼的工夫,守城已变成了巷战。</p>

城中进入了极其紧张的时期,遍布火药和硫磺的味道,唐生智派参谋长到光华门现场,规定每十分钟双方通话一次,以报告那里的战况。</p>

长官部的空气压抑到要使人爆炸,因为谁都知道,要是电话打不通,就什么都完了。</p>

即使情势如此险恶,唐生智并未表现得惊慌失措,颇有守城大将的风范。</p>

因为身体不好,又日夜不得休息,他在发号施令时,必须每隔几分钟就用热毛巾擦一下脸,喝一口茶,以保持清醒状态。</p>

除此之外,他的样子真的跟他的绰号“唐和尚”一样镇定平和,无论前线情况多么吓人,从不失态,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香烟。到了傍晚,趁日机停止轰炸,他甚至还会捧着小茶壶,在院子里散散步。</p>

</p>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太原保卫战时,以善于守城著称的傅作义都急到了两眼通红,可想而知,如果唐生智这时候就红了眼,长官部的其他人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傅作义毕竟还有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绥军可作依靠,唐生智却无湘军为保证,他指挥调遣的,全是跟他没丁点历史关系的各路部队。</p>

这个时候唐生智确实已经准备与城同殉了,他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救命的船。</p>

众人都屏住呼吸盯住电话机。</p>

电话铃响了,参谋们扑过去拿起一听,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p>

巷战结束,城内日军被全部歼灭。</p>

当天唐生智收到了一大堆礼物。</p>

有歪把子轻机枪,有左轮手枪,有战刀,有三八式,还有钢盔和呢大衣,都是从日军身上缴到的。</p>

最新鲜的礼物,是粤军送来的,那是用菜篮子挑来的十几个鬼子脑袋!</p>

虽然侥幸涉险,但长年作战的直觉仍然告诉唐生智,迟早还会有下一座城门被攻破,而这一次倘若再被日军冲进来,恐怕就不会这么幸运了。</p>

除了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外,他所能调动的其他部队,字面上看看是一个师或者一个军,其兵员其实大多只剩下了一个营,而且基本全为新兵,部队没有大炮,连步枪都不整齐。</p>

今天能堵住城门,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士兵们的血肉之躯。</p>

与唐生智感觉相同的还有蒋光头。</p>

离京之后,虽然他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征调到强力援军,即如离得最近的云南滇军,此时也还刚刚到达浙江,对于缓解南京之围而言仍然是鞭长莫及。</p>

蒋光头一直通过无线电台与唐生智保持着联系,对南京保卫战的每一步状况都很了解。在获悉最新情况并研判形势后,他直接给唐生智发来电报:如果南京实在不能守,则相机撤退!</p>

1月11日,唐生智又接到了顾祝同打来的电话,后者转来蒋光头要唐生智个人撤退的命令:渡江北撤。</p>

顾祝同对唐生智说,你赶快过江来浦口,我让胡宗南到浦口接应。</p>

唐生智倒是已经做好了不走的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气定神闲,乃至于连条救命船都不给自己留。</p>

前线如此危急,我不能走!</p>

顾祝同急了:你今晚一定要走,这是上面的命令。</p>

唐生智说,我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向各部队交代清楚,这么一走,以后责任由谁来负?</p>

顾祝同缓和了一下口气:这个容易,你留参谋长交代一下不就行了。</p>

唐生智仍然不同意,一个参谋长如何能够主持大局,况且是在这样垂危的关头。</p>

他断然道:我就是走,最早也要明天晚上才能走,我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的死活,扔下军队不管。</p>

事实上,顾祝同如此急迫,是有原因的。因为华华夏面军的二线部队——第1师团已从镇江北渡,下一步就是要封锁住长江北岸。</p>

顾祝同说要派胡宗南来浦口接应唐生智,也是出于这一顾虑。</p>

虽然明知如果照直说出这一情况,必然会对唐生智的心理产生影响,但事到如今,顾祝同也只好实话实道:日军占领了江北的六合,随时可以再攻下浦口,到那时即使想要北撤也来不及了。</p>

唐生智愣了愣,但他仍然坚持:今晚要我过江是绝对不行的。</p>

当晚,唐生智没有去找船渡江,而是沉下心来制订了突围计划。</p>

巨大险情果然再次袭来。</p>

1月1日,凌晨,熊本第6师团从华夏门附近入城,双方从巷战很快进入短接,守军再也无力将敌击退,城中局势眼看无法挽救。</p>

但在这之前,唐生智还要做最后一次努力。</p>

下午4点,他将师以上将领全部召至公馆开会,只问了一句:南京现已十分危急,各位尚有把握再守卫否?</p>

众人面面相觑,房间内的空气冰冷到能使人的血液凝固。</p>

唐生智再也不用问了,撤退显然已不可避免。</p>

对于如何突围,唐生智已进行过仔细研究,各支部队什么时候撤,谁先撤谁后撤,从哪里突围,到哪里集结,乃至于联络信号,都有明确规定。</p>

他把已油印好的突围计划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并且强调:战争不是在今天结束,而是在明天继续,我们以后还要再打下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