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2 / 2)

津浦路正面的矶谷谦介的第十师团,自1月上旬占领兖州、济宁、邹县一线后非常狂妄。他们认为华夏军队是豆腐渣,不堪一击,攻占徐州易如反掌,便沿津浦路南下,但当他们进攻到滕县时,却碰到了硬钉子,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无法攻进城内。</p>

在滕县阻击的是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这是一支川军队伍,原来驻扎在四川成都西北地区。所辖的两个军均系“乙种军”编制。即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从旅到营也是如此。整个集团军总共只有4万余人。而且装备陈旧,主要武器为四川造的七九步枪和为数极少的土造轻、重机枪及土迫击炮;重武器如山炮、野炮等都还没有。士兵们身上的装备也很简陋,除了一枝步枪、两颗手榴弹外,背后还插着一把大刀。</p>

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之前,邓锡侯听说日军有飞机、大炮、坦克。觉得自己部队装备那么土,怎么上前线和日本鬼子打呢?于是,他给蒋光头发了一份电报,要求换武器。蒋光头很快回电说,前方紧急,时间紧迫,可先出发,途经西安,准予补发。</p>

邓锡侯手持电报,兴奋地对部队动员说:“弟兄们,蒋委员长来电报了,他要我们先到西安,到了那里,就给我们换发新武器了。蒋委员长是一国之主,说话算话。弟兄们,我们从明天起出川作战。一路上要拿出精神来,要走出我们川军的威风来!”</p>

9月5日,他们沿着当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的路线,一路疾驰。10月上旬,先头部队抵达西安。可是,当他们向西安当局要新武器时,西安当局回答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事。</p>

邓锡侯急了,再次发电报向蒋光头要新武器。蒋光头回电说,当速东进,过潼关,渡黄河,到达太原加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武器也由第二战区发放。</p>

第二十二集团军向山西开进,途中在汾西、灵石、介休遭遇日军,因缺乏思想准备,同日军打了七八天,损失很大。他们艰辛地走到太原,阎锡山却不拿正眼看他们,说他们是叫花子军。邓锡侯气得嗷嗷怪叫,跺脚骂蒋光头和阎锡山是骗子。骂了几天,阎锡山躲着不见,邓锡侯找不到人,火气更大了,他对官兵们说:“现在我们是没娘的孩子,蒋光头骗我们,阎锡山躲着不见我们,从今天起,你们自己找米下锅,找武器仓库,能者多得,谁找得多就归谁!”</p>

邓锡侯这番话等于是下了抢劫令,顿时,太原城内城外,处处是川军抢东西的士兵,一天下来,既找到了粮食,又抢到了弹药。但却把阎锡山气得胡子翘上了天。他连发三份急电,向蒋光头告邓锡侯的状,说川军抗日不足,扰民有余。他强烈要求蒋光头将川军速速调走。</p>

蒋光头很难理解阎锡山的心情,如今抗战急需兵力,部队多多益善,阎锡山为何给他部队他不要?蒋光头拿着阎锡山的电报,心下想到,你阎锡山不知好歹,你不要,还会没有人要吗?他当即发电报给河南第一战区的程潜,问他要不要川军。</p>

程潜接电,双眉微皱,心中诧异。川军千里迢迢到达山西,阎锡山为何将他们拒之门外?他觉得蹊跷,怀疑里面大有文章。他决定别人不要的他也不能要,因此,给蒋光头复电:阎锡山不要的为何推给我?</p>

蒋光头看着程潜的电报,雷霆大发,拍着桌子生气地说:“娘希皮,这里不要,那里不要,打起仗来天天跟我要兵,现在给他们他们却拒之门外,这阎锡山、程潜搞什么名堂?”</p>

军令次长林蔚在一旁说:“这样吧,既然他们都不肯要,还不如让他们回四川算了。”</p>

“对!”蒋光头觉得有理,不再发火,自语道,“就让他们回四川,我迟早都要到四川去的,让他们回四川为我打基础。”</p>

蒋光头正准备下令,白崇禧走了进来,他听到了这两个人的对话,便对蒋光头说:“我看把川军调到五战区去,德邻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没出息的将,没有没出息的兵。”</p>

蒋光头顺水推舟,随口说道:“那你就打个电话问问德邻,看他要不要。”</p>

接电话的李宗仁非常高兴,他说:“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你们给我多少,我就接受多少。让他们来得越快越好,诸葛亮还扎草人做疑兵呢,我想,川军总比草人强几倍了吧。”</p>

就这样,这支川军来到了徐州。他们一到徐州,邓锡侯和集团军副总司令孙震安置好部队,兴高采烈地来拜见李宗仁。一进门,邓锡侯就苦笑着说:“阎锡山、程潜不要我们,我们当时都成了没娘的娃子。”</p>

孙震接过话茬说:“我们身上好像有臭虫似的,他们不肯靠近我们,其实,我们川军生在天府之国,平时吃大米,个个身强力壮,人人能打仗的,你要了我们,绝不会吃亏的。”</p>

“是啊,谢谢李长官收留我们,我们保证绝对服从命令,绝对保证乐意打大仗打硬仗,你尽管下命令吧。”</p>

李宗仁热情地欢迎他们,笑着说:“过去打内战,分什么川军、桂军、ZY军,如今抗日都是一家人。我向你们保证,对所有官兵一视同仁,不搞这个派那个派。”他一手拉着邓锡侯一手拉着孙震的手说,“如今抗日了,我们同是患难弟兄,脑子里除了抗日救国,别的什么都没有。”</p>

李宗仁和他们交谈后,将他们送出门外,然后发电报给武汉的蒋光头,要求调拨武器给第二十二集团军。不久,从武汉调来几十箱刚出厂的新式步枪。李宗仁又从五战区拨了18箱子弹和79箱手榴弹交给川军。邓锡侯、孙震回想起在山西遭到的冷遇,对李宗仁更加感激。更令他们感动的是,1月14日,川军由徐州北上那天,李宗仁带着五战区的机关参谋,来到第二十二集团军住处,为官兵们举办了欢送大会。大会以后,李宗仁摆了简单的酒筵宴请官兵们,官兵们感触万端,都说到了五战区才真正体会到李长官把他们当人看,当亲弟兄看。他们发誓一定要拼命抗日,用热血和身躯筑成防线。</p>

李宗仁给川军的战斗任务是看好徐州的北大门。川军奉命来到临城,邓锡侯便下达了各师的任务。以第四十一军防守津浦路邹县至沙沟沿线的各战略要点,其中第四十一军的王铭章一二二师防守滕县,第四十五军一二五师向滕县以北界河前进,阻敌于两下店、张庄一线。</p>

当时南路兄弟部队在蚌埠一带阻击敌人,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五战区内普遍产生了轻敌思想,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鬼子是个豆腐渣不禁打。</p>

邓锡侯下达任务后,对各师领导说:“流行感冒病传染很快,至多毒害人的身体,现在流行鬼子是豆腐渣的说法,对我们的斗志腐蚀极大。我们要把豆腐渣当铁打,不能大意,不可轻敌,说不定对手是块硬骨头,各师在制定方案时要留好预备队。”他挥舞着拳头说,“弟兄们,这是我们出师抗日的第一仗,各师的师长、团长要认真总结第一仗的经验教训,摸清日军的作战特点,以后好对症下药。”</p>

16日,邓锡侯得知从济南出动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刚到两下店。他分析鬼子新来乍到,情况不明,立足不稳,决定打一仗,以鼓舞军心。</p>

部队出发之前,他对负责袭击的张团长交代说:“这是川军抗日的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还有,一定要抓俘虏,没有俘虏你说打一千杀两万,人家不信。抓到俘虏押到徐州大街上游街示众,那有多威风啊。也可以给李长官看看,我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说明他收下我们是正确的。让阎锡山、程潜正眼瞧瞧我们,让他们后悔一辈子。”</p>

这天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袭击两下店的战斗两小时就结束了。毙伤日军50人,俘虏41人,缴获枪械一大批。</p>

俘虏押到徐州,老百姓看了兴奋地不得了,一位白发老人赋诗一首,送给邓锡侯,全诗内容如下:</p>

川军忠心保祖国,</p>

铁骨铮铮振山河。</p>

手持大刀与敌拼,</p>

鬼子据点炸了窝。</p>

川军北上似门闩,</p>

手握钢枪唱战歌。</p>

众志成城战旗艳,</p>

试问谁敢犯徐州。</p>

李宗仁闻讯,打电话向邓锡侯祝贺,送来了10头猪慰劳官兵们。</p>

蒋光头闻讯,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他的办公室主任陈布雷说:“他们打了胜仗,使我们对川军刮目相看了。没想到没人要的杂牌军到了徐州,就成了人人夸的英雄呢!”</p>

陈布雷笑着附和说:“也许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振奋,民族危难,可以使忠肝义胆的川军去赴汤蹈火。”</p>

1月底,川康绥靖主任兼第七战区司令官刘湘病逝武汉。邓锡侯因抗战有功,蒋光头调他回四川,接替了刘湘的职务。邓锡侯离开徐州那天,对孙震及第四十一军总指挥王铭章说:“川军的好名声是弟兄们用血汗打出来的,你们要好好爱惜。多打胜仗,就是最好的爱惜。”(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