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襄城工业联合体(2 / 2)

而坩埚,则是李哲从现代带来的一批大大小小形制不一的现代化高品质石墨和石英坩埚,用来救急,毕竟这种东西要求很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而且在很多场合都用的着,干脆直接走私过来得了,就为这,整个宣传系统的柴油机为之停了好几天的电。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p>

接下来就是中国古代真正划时代意义上的工业——玻璃工业,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玻璃,只出现过琉璃,这一直是一件让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人们费解的事情。但如今,李哲就要改变这个状态了,之所以要上这个项目,还是因为李哲突然发现,爆发式的科技进步还真的离不开这些玩意儿,工匠营的科技发展主力军——方士们对李哲发出的走私玻璃制品的请求已经堆到了山一样高!</p>

在李哲治下的工业体系中,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如今都成了工匠营的香饽饽,温度计,水平尺,望远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各种凸透镜,凹透镜的需求爆发一样增长,主要原因是三国时空的光学发展已经突破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玻璃制品!</p>

几乎人人都在观察星空,观察各种各样的围观器物。在这些人的眼里,一个个新的世界正在向他们敞开,或者宏大深远,或者微小无比,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世界,都使得他们的思想范围获得了解放。</p>

再想起天师所说的天道,无数的人们迸发出了海一样的激情!自发的寻求新的知识的渴望遏制都遏制不住!</p>

这也是李哲一件乐见其成的事情,当然是欣然应予,短期内玻璃制品可以凭李哲的时空走私,但长期内就必然考虑本土化了,毕竟,李哲的随身空间是不可能应对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的,玻璃工业的大规模展开已经迫在眉睫。</p>

好在平顶山如今也拥有所有玻璃工业所需要的基础原料,所以,在平顶山工业区煤铁联合体的建设中,加上玻璃工业的计划也就是顺理成章了。</p>

玻璃工业和炼钢也有些相似,初期,同样是坩埚,同样焦炭的使用,温度的控制,大型鼓风机同样也不可缺少,只是玻璃的浇筑极其需要功夫,退火是一个极难掌握的火候,一不注意,制成的玻璃内部应力退化不当,就会形成极为脆硬,根本无法使用的成品。好在有了各种工业用的温度计,这一步难关凭着不断的实验还是能够掌握。之所以炼钢和玻璃都使用坩埚法,也就是初期这种方法经得起挫折,更容易掌控和形成经验,以便为后来的大规模平炉烧制提供经验数据。这也是工业进步的一个低成本的妙诀。</p>

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三国时空的钢铁工业从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至关重要,以李哲此时对麾下人得控制力,这是一个最好的技术跃进的时代。</p>

总之,在集群化的工作模式下,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下,以及李哲的偶尔不知所谓的点播和大量的神迹一样的视频和技术资料的催化之下,一切前进路途中的困难都被工匠和方士们一个个突破,上千年的技术壁垒正在这些山寨之神们面前一步步裂开,从而慢慢塌陷。</p>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工伤甚至是死亡,都阻挡不了这些人跟随天师脚步的信心!</p>

从生下来就生不如死的人生,长期的灾难、不断经历的生死离别和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劳作早已经将这一群难民的心炼制的如同钢铁,生死犹如等闲。一旦被近在咫尺的希望之光唤醒了生命本身的光芒,那就能够焕发出超越了世人想象的战斗力!</p>

</p>

天师道的天界给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天师道的天道理想给了他们前进的信心,天师道的救赎让他们放下了过去的苦难的包袱,让他们毫无顾忌的轻装上阵,这——是一群超人一样的人类!是最受苦受难的一代,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一代!在天师道精神的指引和救赎之下,他们意志能够征服高山,能够填平大海,这是最无畏的一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