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回少林(2 / 2)

钟岳峰看吴教练热切地目光,实在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只得含含糊糊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这事还得跟公司商量,等我回公司了再说吧。”不过吴教练正在兴头上,听没有听清他的话就不知道了。

别了吴教练,钟岳松心急火燎地催着快去少林寺游玩,家在嵩山,少林寺就在家门口,但是兄妹几人自从离开老家之后就再没有机会到少林寺去玩,现在钟家兄妹旧地重游,说不出的欢喜,近乡情更怯,所以游少林的心更迫切。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每天都是游人如织,尤其是外国人慕名而来的不少。钟岳峰去寺内武僧练功的地方看了看,铺了石条石板的地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僧人练功踩踏出来的,震撼,绝对的震撼!钟岳峰这才彻悟智信师傅说过的那句话,功夫是练出来的!

兄妹三人在寺里常住院走马观花看过了一边,就去了外面的塔林。这里葬着自大唐以来历代高僧,高僧圆寂之后把他们的骨灰或舍利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这片墓地共有古塔23o余座,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

走进少林寺塔林,仿佛走进了一个幽静的世界,四周青山环绕,松柏森然。古塔造型各异,式样繁多,建筑风格各有千秋,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也记录着历史和岁月的沧桑。每座灵塔的层数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下,塔上都有雕刻和题记。塔上的铭文图案大小不一,有镶嵌在塔的正面,有的安装在塔的后壁。

“哥,为什么墓要建成塔呢,而且七层?”钟岳秀忽然问道。

钟岳峰读了好多书,也查过资料,自然能给妹妹和弟弟说出来,塔是佛教建筑,在印度叫浮屠,在中国才称之为“塔”,而浮屠则是僧侣圆寂之后的陵墓。浮屠按和尚生前职位高低,死后分一至七级入浮屠。中国不叫浮屠改叫塔,有崇高向上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救人一命,胜修七级浮屠”就是这个意思,让世人知道不仅有因果报应,还应该行善积德。钟岳秀十分佩服哥哥的学识渊博。

在塔林里徜徉,你会被灵塔五花八门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惊叹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勤劳,而忘记了这里高低错落、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灵塔是掩埋高僧的坟墓。一代又一代的得道高僧在这里长眠,或许已经成神成佛,禅宗文化和少林功夫万古千秋地流传下去。

塔林里不时有游人进进出出,拍照留影,没有多少游客是怀着肃然仰慕之心来瞻仰先贤的,活的生命将死的灵魂安息处当成胜景。四大皆空的高僧们或许不会在意络绎不绝的游客的搅扰,因为他们已经越自我,越一切了。

钟岳峰兄妹三人游过了初祖庵、二祖庵,最后来到了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顶下的达摩洞,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洞深约7米,高宽3米余,洞外有石坊,明万历甲辰年(16o4年)造,双柱石砌,题刻有“默玄处”和“东来肇迹”。当年,达摩只身来到中土传扬禅宗佛法,他在这个石洞内,面对石壁,两腿曲盘,双手合十,双目下视,心平如镜,入定坐禅,日复一日地修行,达摩自称为坐禅。年复一年度过了九年,达摩的身影印入了面壁石上,就连衣褶绉纹也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们把这块石头称“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达摩曾经面壁的天然石洞叫做“达摩洞”。

其间为了活动身体,就创出了流传至今的“八段锦”和少林神功的雏形“达摩易筋经”。所以说达摩不但是禅宗初祖,还是少林武学的奠基人,许多武侠小说中都提到了这些。

钟岳峰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瞻仰了达摩祖师面壁悟法的遗址,想起来自己也是被埋在了矿洞之中才神功大成,心中自有一番感慨。

在达摩洞上的五乳峰顶,有一座高12米,面积32平方米的巨大达摩坐像,由块状白玉砌成。站在峰顶放眼远眺,群峰巍巍高耸,苍松翠柏莽莽如海,让人豪迈顿生,钟岳峰气沉丹田,一声长啸,万壑回应。钟岳松也扯开嗓子大吼了一通,却远没有那样的效果,他郁闷无比道:“功夫高,嗓子也亮吗?”惹得钟岳秀一通嘲笑,二人这一路上没少斗嘴。钟岳峰不禁莞尔。

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钟家兄妹踏上了归途。虽然景区周边有许多可以食宿的旅馆,可以品尝到地地道道的嵩山的“少林八宝酥”,那是少林僧人的传统食品,以灵芝、猴头菇、银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八种山珍,补药分别制成的八种香酥,总称为少林八宝酥。因为它们各有疗效,交替食用,能起到强筋活络、提神健身、延年益寿的奇效,所以一直被武僧当作强身之宝,还有芝麻盖烧饼等中州名吃。

但是钟岳峰决定还是回钟家庄去,听说路已经修通了。妹妹和弟弟一听说回老家去住一晚,都开心极了。钟岳峰心道: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