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篡政(上)(2 / 2)

刘辩每天都只是立在庭中彷徨踟蹰,叹息流泪,这一日却见到一对燕子于庭中飞舞,心有所感,便即吟诗一首:</p>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p>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p>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p>

何人张忠义,泄我心中怨。</p>

刘辩身处空庭之中,呆立叹息,而飞鸟任意翔舞。他触目感愤,抗声而吟,不知是诗,不知是泪?</p>

少帝的诗句并不算极有文采,却是立刻为董卓的耳目所察觉,呈于董卓。</p>

董卓不怒反喜:“废帝有怨望,乃不遵今上,杀之有名!”</p>

于是李儒带武士十人,以鸩酒奉于少帝。少帝不愿,于是李儒强灌之,少帝死,葬于洛阳城外。</p>

董卓以废帝心存不轨的罪名通告洛阳,可是又有谁会相信他呢?</p>

两个月后,董卓就任“相国”,成为了大汉有史以来的最强横权臣。</p>

四百年前,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时,曾经任命建国大功臣萧何为“相国”重职,这个在战国时代频频设置的官职,到了后世则成为拥有极大权限的宰相——百官之首,甚至能够压过君王,负责全国的政事。</p>

后来的历代丞相都以自己没有如萧相国之功绩和才能为由,不敢使用“相国”名号,因此,“相国即萧何,萧何即相国”,已是人们牢不可破的观念。</p>

而四百年后的现在,竟有一个恬不知耻的粗暴武夫,胆敢以相国自称。人们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里低声叹息,有志之士则是开始了秘密的谋划。</p>

而掌握了大权的董卓,开始了更为蛮横和恐怖的统治。</p>

一名侍御史因为公务来找董卓的时候,未曾恭敬地解下佩剑,于是董卓“立挝杀之”,京师震动。</p>

董卓怒喝一声,就砍下了这个人的头,他的一切作为,都已经到了横逆无道的地步。</p>

于百官群臣来说,进入皇廷时当然不允许佩剑,这是因为对象乃是天子的缘故。而不得佩剑到相国——一个蛮横的赳赳武夫之前,则是从未有过的规矩。更何况相国这个官职,四百年间未尝有过,所以也无人知道面对相国所应有的礼貌。</p>

这是董卓自定义的规矩:佩剑到我面前者,尽杀之!</p>

此外,董卓还决定了一件事情:洛阳城中的财宝和美女全部归我所有,皇宫也不例外!</p>

于是董卓纵然手下四处劫掠,奸/淫妇女,犯下滔天罪行。董卓自己更是擅闯皇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p>

一时间,洛阳震怖,京畿动荡,人人自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