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点小起伏(1 / 2)

 九月底的时候,研发车间传来好消息,第一代集成芯片终于有了成品,也申请了专利。</p>

当然第批样品因为因为垃圾光刻机精度不够的缘故,各方面性能很一般,而且体积大得出奇,不适合手机使用。</p>

光刻机改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验室有了新的方案,融合原始光刻机的部分科技,再加上这段时间的探索,第三代光刻机的基本方案有了。</p>

第二代光刻机属于稍加改进后的仿制品,受限于国内薄弱的材料基础,出产的芯片质量甚至不如原始光刻机,第三代则是半自主研发,很多地方为了适应国产化做了许多改进。</p>

说实话,大风厂出产的高精密机床在国内来说已经算很高端的产品,但加工光刻机这种东西还是差太远。</p>

甚至王五集团所谓的研发车间从外观上看就是个大规模的作坊……员工们就是在这种类似作坊的地方研发制造科技含量极高的东西,虽然有参考样品,但条件实在艰难,研发难度极高。</p>

更悲催的是,就在这个时候。王五集团的芯片项目研究员大半提出辞职。</p>

因为华夏科学研究院成立芯片项目,集中国内顶尖的人才们一起研发电脑处理器芯片,也就是传说中的“龙芯”项目。</p>

龙芯项目抽调人手当然是从国内最顶尖的那批开始,而那批人中的多半在王五集团……</p>

芯片设计团队和光刻机研制团队的几乎所有人都收到通知。</p>

龚成在第一时间收到这个消息。</p>

说实话,一年来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最起码技术专利申请了不少,现在正到了即将出结果的紧要关头,换谁都不愿意让那些技术骨干离职。</p>

但人家收到的邀请函中甚至带着国家命令,龚成无法阻止。</p>

他的力量太小了,就算加上整个王五集团还是太小。</p>

那么……既然无法阻止,就愉快地接受这个现实。</p>

龚成召集所有收到邀请的研究员,告诉他们去留自己选,龚成不会有任何阻拦。</p>

另外,目前王五集团在芯片方面已经积累的四百三十六项技术专利会免费授权给这些研究员使用,并承诺和龙芯项目组研究成果共享。</p>

一方面增加离职员工们在华夏科研院的分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华夏科学院尽快研制出龙芯。</p>

龚成的选择可以说是妥协,不好听点说,这个叫逆来顺受,没想到的是这份妥协竟然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p>

首先是科学院方面表示十分感谢王五集团,王五集团之前的高薪招聘算是间接帮科学院将许多人才留在国内,而后更是想方设法弄到原始光刻机进行研究,解决了从无到有这个极大的难点。</p>

最重要的是王五集团完全共享了研究成果,令科学院方面少走不少弯路,必须好好感谢。</p>

另外,科学院方面还表示会与王五集团进行长期科研成果共享,甚至在芯片方面以外的其他领域,王五集团需要的话,科学院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p>

这可不是一般公司能达到的高度。</p>

华夏科学院的决定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强烈反响。</p>

华夏重量级的报纸和刊物上,王五集团再次密集露脸。</p>

与之前的新闻联播不同。去年那期的新闻重点是科技论坛,王五集团只是提了提名字,算是一个陪衬,而今年报纸刊物的文章中,王五集团可是实实在在的主角,一位撰稿人甚至详细列举出王五集团在芯片方面的四百多项成果,表示这个公司技术研发底子确实很厚。</p>

很快,一大波记者蜂拥而来,又被龚成和王五驱赶,陆陆续续离开。</p>

……</p>

整个事件中,最令龚成感到意外的是,居然有三分之二的科研人员选择留在王五集团。</p>

他们纷纷表示:作为一个科学家,研究课题尚未完就走会让他们寝食难安,更有甚者表示死了也不能合眼。</p>

这就让龚成很感动。</p>

要知道科学院除了没有光刻机外,各方面的条件都比王五集团强太多了,王五集团也就工资稍稍高那么一点点,但在集团工作和科学院工作,社会地位差距极大,兵州城和帝都相比各方面的条件也差得很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