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皇上出昏招(1 / 2)

 宁王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对于这两个人的反应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p>

即使是一向疼爱他的太后做了如此选择,宁王也没有一点点伤心的感觉。</p>

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是这样,否则的话,他当时也不会选择不将这事告诉太后。</p>

在太后的眼里,他是孙儿,太子也是孙儿,且太子还是嫡孙不说,又在她的眼皮子底下长大。</p>

这几年,除了太子在她膝下尽孝,其他几位被封了王爷的皇子都早早的去了藩地,太后和太子的感情自然更深一些。</p>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太后年纪大了,就喜欢看子孙后代一团和气的模样,平日见不得他们几兄弟有纷争。</p>

</p>

出了这种事情,太后装聋作哑都来不及了,又怎么会在宁王没把事情挑明时,主动接话往下询问。</p>

“成亲是结两姓之好,再说陈太傅那边已经知道泰儿的情况,如果再让他们依旨成亲的话,陈太傅他们面上虽然不会抗旨,但到底寒了大臣的心!”</p>

皇上刚才也不过是气急,才对宁王说了狠话。</p>

但刚才被宁王顶了一句,这会儿心里有些虚心。</p>

宁王的话皇上还没有去求证,但是宁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手里没握有一定的证据的话,不敢在他的面前大放厥词。</p>

想到这里,皇上的目光沉下,若有所思,但却也没有怪责太子的意思。</p>

他反而有些欣喜。</p>

太子这几年成长得太过优秀,而他又正当壮年,自认身强体壮,再活五百年都行。</p>

可是接班人却已经迫不及待的盯上了他的位置,这样的情形皇上如何会喜欢?</p>

现在他知道太子不如表面那样圣贤,且已经露出了马脚,皇上如何不高兴。</p>

在太后寿诞以后,几位藩王都被皇上留在国都,因为皇上别有打算。</p>

这段日子下来,皇上刻意抬举燕王,至于用意为何,不言而喻。</p>

不说当事人太子的感受如何,就说燕王,他是真正得利的人,这些日子在皇上的帮扶下急剧扩张势力。</p>

皇上甚至还将燕王直接安排进了户部。</p>

户部掌管着整个朝廷的钱袋子,户部侍郎的位置多么的重要,皇上就竟然这样给了燕王。</p>

太子表面没说什么,但却有朝臣认为不妥,但皇上一意孤行。</p>

关于这些事情,宁王虽然最近一直在忙着他本身的问题,但是朝廷的形势他也没有忽略。</p>

眼下燕王隐隐有和太子分庭抗争的模样。</p>

但是比起太子来说,燕王的势力还是太薄弱了。</p>

为了让他们真正的对立起来,宁王私底下没少做事,故意暗中支持燕王。</p>

再加上皇上的刻意放纵,燕王的势力虽说不能和太子相提并论,但是偶尔对上一场也不是全然颓势。</p>

“还请父皇成全!”</p>

宁王适时的跪下请旨。</p>

皇上想了一下,就像疯了一样,突然说:“既然是这样的话,就将陈三指给燕王!”</p>

宁王猛的抬头,这会也顾不上掩饰情绪,看傻子一样看着皇上。</p>

燕王原本就有燕王妃,虽说燕王妃体弱多病了一些,但人家至少现在还活着,还占着燕王妃的位置。</p>

再者,燕王妃还生下了世子,皇上这个时候要把陈三指给燕王,是让陈三去做侧妃吗?</p>

但是以陈三的身份怎么可能去燕王府里做侧妃,如果不是做侧妃,那这会占着燕王妃位子的燕王妃该何去何从?</p>

莫不是皇上想让燕王妃就此病逝?</p>

宁王的目光太过于醒目,皇上说完后也有些后悔。</p>

他虽然想名正言顺消弱太子的势力,但到底还没有昏庸到这一步。</p>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至少这会站在殿中的太后和宁王都不是这样想的。</p>

太后也清楚皇上的想法,看着眼前穿着明黄帝服的皇上,她想这人如果不是她的亲儿子,她早就动手直接把他脑袋给拧下来了。</p>

身为皇上,竟然说这样的话,简直无脑之极。</p>

而且她也不是一次两次劝过皇上了,太子是他的接班人,太子优秀也说明他这个父皇教导的成功。</p>

明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事,他培养出可以带领华国更上一层楼的接班人,这原本是能记入史册的一项政绩,不知道他为什么就突然不喜欢太子了,还用这样拙劣的手段来压制太子。</p>

“哀家知道皇上想弥补陈家,但陈三原本指给了宁王,现在又指给燕王,这让他们兄弟以后见面了怎么说?再说陈三才和宁王解除婚约,只怕正伤着心,也没这方面的想法,况且她现在还没有出孝呢!”</p>

太后一句话就帮皇上圆了回来。</p>

但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在场的三人心中都明了。</p>

“哀家知道皇上喜欢太傅家的那小姑娘,哀家也喜欢那小姑娘,还记得几年前见过一面,是一个长得水灵又懂事的小姑娘,皇上如果有心弥补的话,倒不如封她一个郡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