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结婚,我去帮忙装饰新房。到了之后朋友向家人介绍我时说:“这就是我给你们说的那个,不想结婚的朋友。“一时间屋子里的长辈们都抬起头齐刷刷地看向我,满脸关心的表情。</p>
他们说:“怎么能不结婚呢,人最后肯定是要结婚的啊。“我只能尴尬地搓着手,不时地笑着点点头说:“阿姨说的是。“</p>
年前回家的时候,去了姑姑家看望。水还没喝一口,表嫂就来对我进行例行的催婚座谈了。她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姑娘是她工作里认识的,个头挺高,样貌挺好,工作也体面,对另一半的要求自然也不低。</p>
要有一米八以上的身高,相貌上要说得过去,至少要有130平以上的房子,还必须在新区,要有一辆20万以上的车,不能有贷款,工作要稳定,公务员和编制类最好。</p>
表嫂劝我去见见,可我的身高只有一米七,只能拒绝。表嫂明显有些面子被驳的不快,我走的时候她还在那里喃喃自语:“这么好的姑娘打着灯笼都找不着。“</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在考虑一段感情的可能性之前,总是先假设一堆前提和条件,将个人和家庭拆解成一连串的数字,一一比对。</p>
就像在做数学一样,如果前提不满足,也就没有解题的必要。在这种前提下,很多人没有拿到题目,答题就已经结束。我知道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正常的选择,但我却不喜欢这种被人丈量的感觉。</p>
“我觉得你们条件蛮合适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从里到外被打上了一个“本次合格“的烙印。心里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和防御:“算了,我不想结婚。“</p>
朋友方方也一直没有结婚,她总是说大多数的婚姻都是为了凑数,因为一路走来自己见到了太多婚姻里的不幸。</p>
方方的父母已经分居快20年了,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无休止地争吵,芝麻大的事情都能成为导火索。有时候他们各自摔门而出,有时候把家里的碗碟摔得稀碎。</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