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斜人家小巷深(1 / 1)

 ,烟轻柳低路雨尘。

周末出行,下起了蒙蒙细雨,突然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意境中,心情是如此舒畅。

如何去描绘此情此景需要费一番周折,我是如此词穷,白话文俨然有些苍白,用古诗却又汗颜。自古以来,描绘这种意境的绝句、律诗如汗牛充栋,写得极美又极有个性的诗词不胜枚举,写古诗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犹豫之间,又行很远。

美妙的意境需要古典美,更需要陌生化的语言。具有古典美的词汇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但创造陌生化的语言,需要有足够驾驭文字的技能,这是不容易的。只用古典美,便是借用古人的文字,拾人牙慧,无法推陈出新便彰显不了自己的个性,其诗也显矫情。如此一来,自己去创造诗意的文字便很重要。两者的和谐统一便会成就自己的既富有真正情感,又独有绝佳意境的诗来。

从这点出发,我开始苦思冥想。至浉河岸边,脑海突然出现一个词:雨尘。我有些窃喜,这个词应该是原创,在我有限的内,从未发现哪首诗词,或者句子用过它。它本身就很美,雨是意,尘是象,意象背后便是令人遐想的意境。

一路上小巷人家、庭院竹斜,浉河水波微恙,水面上像是冒着白气,而身旁的柳树清新如染,绿绦垂下,行人些许,独自一人走走停停,或赏或想,感觉世间真美。

看到有一老者在河中心垂钓,感动驻足。懒得思考他是如何到那的,也懒得思考他是否寒冷,思考更多地是他的心境。他一定是闲适的,懂得享受生活,即使没人陪伴,他也不会感到独单。他在享受一个人的静寂,一个人的孤独,“独钓寒江雪”。

我不知道陶渊明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时代久远,记载的语言到底有些虚构,而眼前世真真切切的一个人,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遗世独立。

有人说:大隐闭心,中隐闭眼,小隐闭户。感觉很有道理,河中垂钓者算是大隐闭心了。我想,有此生活,陶令何羡?目中景遂成七绝分置前后文。

小河中心一垂钓,不羡南山采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