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方夭折的启蒙运动 谶纬(2 / 2)

文化产品要体现两个价值,一个是文化价值,一个是商业价值。商业价值,说穿了就是能赚钱,这一点低级趣味就能实现。文化价值的本质就是思想价值,人家看你的东西就是希望看到你的传统文化中值得借鉴的思想性启发性,所以文化价值是商业价值的生命。有人说有艺术性就行了。石认为不行。因为艺术性只是形式,光有形式没有内容怎么行呢?艺术性保证艺人艺术地向观众传递思想性启发性。

任何文化产品要么是启蒙的。要么是加蒙的。提供思想性的是启蒙的。

石认为人类在来到绝对完美境界之前,都是有“蒙”的。即使来到了,也是整体而言的。正是因为有蒙,才需要启蒙,启蒙是理念创新的前提。我们说要创新,也就是承认有蒙昧之处啊!

让林黛玉说一句自由有那么难吗?石只是一位技工,来编一个台词:“那一夜,妹妹我在梦里,那是一个自由的境,境中有玉哥哥在等着妹,妹急切切过去,哥急切切过来,牵起妹妹的手。。”

现在创新是最时髦的词汇,而有很多的人能靠玩时髦吃饭。石考察你这个创新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新,一个是建设性。如果没有建设性,那么新就是断了线的风筝。我们既要创新要求,又要脚踏实地。

前几年有人提出“外来文化观念本土化”,意思就是如何融合先进的文化理念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它的起意就是善的。石认为有建设性。有人认为平等、自由等等现代理念都是进口的,有了分别心。又有人说,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又没有了分别心。那么,西方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中国的。“本土化”有建设性,缺技术性,即不知如何操作。让林黛玉说个自由,就是一个具体的操作。

原则的方面,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有立场的问题,这是严肃的,政治性的。那么在文化在理论要进行立场的转换工作。否则与传统文化不合。不合则不和,不和则容易引起震动。所以要本土化。这不是谁的好谁的不好的问题。西方文化中也有糟粕,用我们传统文化过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