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和而不同既是状态也是本质(2 / 2)

他们不是去做农业技术员的,也不是推销化肥的小商贩,而是来求同的,不允许不同,发现不同,要么产生优越感要么产生危机感或嫉妒心。比如发现禾苗长势不如他家的,他就嘲笑而贬损;发现叶子比他家的绿、他就不服气,发现禾苗比他家的茁壮,他就羡慕嫉妒恨染上红眼病。

而当他发现家家都比他家的好,他便怀疑人家都是一伙的,是存心合伙欺负他的。于是柔弱的小人长戚戚,刚强的小人到处捣蛋。目的是想通过设法降低人家的生产产量,来确保自己家的产量在产量排行榜上的地位以保其社会地位。所以小人当道,社会必然萎缩。

禾——和——农业文明的精神结晶。

说得过于形象具体了,反而觉得跟自己工作生活无关了吧?反正我就这么说,不能涉及哪个人。而又声明不是说网络里,比如论坛,有人来吵个小嘴,捣个小乱,倒能帮助提高惦记率呢对吧?所以绝对不是说论坛里的人和事。那样说则毫无意义。小人其实并不一定某个人,因为听说嫉妒心人皆有之啊!老夫想提醒莫让自己的嫉妒心耽误自己做事,防止他人的嫉妒坏了自己的事。也是想与有兴趣的你共同追溯和的概念的起源。认为概念来源于生产生活,而生产方式对概念形成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抽象:追求绝对的同一而丢失生机,自然谈不上发展,恐怕连生存也要遇到麻烦了。统一可得道,同一定得死。

口,(1)人之饭之口---对---禾之果实之出口。(2)人之言之口。禾无对。(3)人之哺禾养料之出口--对禾只营养进口。让口挂禾上吧。对禾不对人,对事不对人,事有生机,事给人生机,禾给大家生机,禾成为公禾,产生公益。人因事而聚,心口系于事,虽乱而和。所以无事就要生非。无事生非。所以,请讲有生机的事,同时请给大家生机,这样大家才能聚拢来,并一团和气。

你一开口,人家死机,他还能理你?

古中文特点,第一起源形体素描,第二没有标点符号,第三汉字又可以是其它汉字组合而成,第四词性的动名不确定,如‘同’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或是形容词。如果将同理解为同化,文化就具有同化性,无可厚非,问题是不可强行,比如全世界实行同一语言,那么沟通将因而十分便利,但这种便利一直没有实现。

所以即便用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认知小人的同而不和,用理想斗争现实,恐怕也将引起纷争啊!所以,孔子肯定地说,中庸是至德。他的言论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可以见得他为他的言论付出了多么艰辛的思想劳动啊!所以他是思想家!顺便说,传统文化多么强调事啊!

实事求是,你看事与是被一致起来了吧?现在还知道它们为什么放一起了。其实老夫这样讲才是讲道德呢,有个体的道德论。而有的道德家讲着讲着个体需求消失,来到虚幻世界、无我的世界。

你可能要说老夫怎么扯到中庸上面来了,那老夫就要说你道理还远未贯通。可以认为中庸就是在大量的“不同”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只有联系中庸才将“和而不同”按传统理论理论到位。

从而使“和而不同”得到最为深入的探讨与解读。比如我们将理想作为一个极端,那么现实就为另一个极端。人处理事物的行为选择既不同于理想也不同于现实,而是在两者之间。两者之间是“中”,永远如此选择为“庸”而有行为选择的中庸。所以庸俗的理解中庸就是“和稀泥”,和一和,抹抹平而表面相同。

说到“扯”,扯就是用手抓住用力牵引,目的是为了“止”,如扯后退,这个“止”是制止“他”的某种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发展后果。同时要知道,扯者因为扯而自己的手脚也因而被牵扯即有“止”。比如老夫在这里发言,那么意味我的精力和时间被这里牵制。而扯起生命的风帆,才可以拥抱坦荡荡而远离长戚戚!

如何扯起生命的风帆?

栽种事业之禾,维护它的生机,给予自己生机,事业之禾就是生命的风帆,扯起它,生活便可在广阔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什么将事业讲成事业之禾?因为有的人有事没业或有死的事业,则无事业之禾。

君子坦荡荡,问心无愧,为人一世,潇洒走一回,不枉是为人。告诉你老夫说的其实是自己的经验教训,已经问心无愧,却还顾忌太多,忧患意识太浓,扯了自己的后腿。长戚戚,第一受伤人永远是自己。

和而不同的奥妙:和不同才可能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