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谢礼(1 / 2)

农园似锦 姽婳晴雨 0 字 2021-12-24

 接着,他又把上次赶海,怎么救了人家郡王爷,怎么把人送过礁石滩的,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p>

老余头听了,一直耷拉着的眼皮,终于抬起来了,缓缓地点头道:“嗯!你说的对,救落水之人,是咱们渔民的本分。难得贵人还记得这事,咱们可做不出挟恩图报的事。以后,这茬就别在提了。”</p>

没想到自家老爷子还有这番见识,余小草对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却在家里享有最高话语权的爷爷,有了新的认识。</p>

余大山脸色终于转晴了,语气缓和下来:“二弟啊,没想到你还有这福气,赶个海都能救个王爷。咱虽不图贵人回报,但人家的一番好意,也不好拒绝不是?快看看,王爷给了你啥好东西?”</p>

老余头的目光,也朝着余小草怀中的包袱看过来。</p>

这是人家大总管给我老爹的谢礼,有你们什么事儿?余小草心中很是不满,但又充满无奈。再好的东西,过了俩人的眼,还能有自家什么事儿?</p>

她暗暗地叹息着,打开了手中不大却颇有分量的包袱——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十锭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一块随手摘下的玉佩。看来,这谢礼也是匆匆准备的,玉佩的质地虽说不错,却也不是什么顶级货色。估计是平时用来打赏体面下人的。</p>

“贵人到底是贵人哪,一出手就是百两银子。瞧瞧这玉佩,至少也值个百八十两的。啧啧!老三今后十年的束脩都有了!”</p>

余大山被这白花花的银子闪花了眼,还有这如脂膏般的玉佩,可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能见到的。</p>

余小草撇撇嘴,这些银子是她老爹冒着风浪和危险救人换来的好吗?咋到这些人口中,就变成小叔的十年束脩了呢?</p>

老余头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羊脂玉佩,看了二儿子一眼,做出了决定:“这玉佩,可不是有钱能买来的。以后,家里再困难也不许拿去卖了。就当做传家宝,传给老余家的长子嫡孙,给子孙留个念想。”</p>

余大山脸上的表情僵住了。老余家的长子嫡孙?可没他什么事儿!家里谁不知道,他余大山虽说改了姓,却不是余家的骨血。</p>

这张氏,是老余头的填房,跟余海过世的亲娘是表姐妹。当年张氏新寡被婆家哥嫂赶出来,是余海的娘好心收留了她。后来,余海的娘生病过世后,老余头便续了张氏做填房。</p>

这老大余大山是张氏带过来的,只比余海大两个月。</p>

长子嫡孙?绕过他不就是余海为长了吗?这么好的一块玉佩,最后还不是落在老二手上?</p>

余大山满心不甘,却又没有立场说什么。玉佩落谁手上,都比落在跟他没有任何血亲的余海手上好。可他心中很清楚,老爷子做出的决定,哪怕是他那个厉害的娘张氏,也不可能更改。</p>

</p>

余小草此时心理平衡了许多,老余家的长子嫡孙,那不就是她大哥嘛!这好事至少没白做,好歹有个玉佩作为安慰。</p>

可惜了那一百两雪花银啊,要是她手快一点,拿上一两锭出来就好了。余小草心中小人儿咬着小手娟儿泪目:一百两银子哪,可不是小数目。</p>

回到家中,余小草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落入了便宜奶奶的腰包,心疼得提不起精神来。柳氏看着孩子发蔫儿的模样,忍不住摸摸她的额头,生怕孩子又发了病。</p>

要说这三四个月来,是柳氏这七八年来,过得最舒心的日子了。虽然家里的活计一样没少,虽然每天挨的骂一分没减。可一直病病歪歪的女儿,这几个月来一次病都没发,跟村里其他孩子一样能跑能跳还跟着尤大夫学了医术。</p>

现在,别管吃得好赖,总归能填饱肚子了。孩子们学会下套子捉猎物,偶尔能捉到一两只,在外烤肉吃能打打牙祭。孩子们也是孝顺的,总不忘偷偷摸摸地给她和她们爹留上一口。</p>

看着孩子们日渐红润的小脸,和洗澡时长了肉肉的小身子,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p>

“大山媳妇,大海媳妇。今儿都下霜了,明天该把番薯起出来窖上了。”张氏收好那百两银子,脸上终于有了丝笑色儿。</p>

余海心疼媳妇,放下饭碗道:“要不,明天咱们不出海了,几个老爷们一天就能把番薯起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