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刚直不阿(1 / 2)

 “主意,呵呵,既然收买不得,劝说不听,那就只有换人了!”

“换人?他可是平章军国事,辅政大臣,如何换得了?”柳治平顿时哑然,瞪大眼睛盯着陈再兴,这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比起三年前他越发显得高深莫测了,如果说三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池塘,现在已经是一个湖泊了。(看啦又看♀手机版)

“那又如何?”陈再兴冷笑了一声:“宫内有秉笔内相,地方有官府,天子纵然年幼,满朝也不能他一个人就说了算吧?上海、天津、金陵、汉京的工业就有百余万,这么多人闹起事i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些工厂、商铺的税收也不是个小数目。他王启年就算圣眷再隆,也经不起这般消磨吧?”

听了陈再兴这番话,柳治平眼前不禁一亮,问道:“复生,那我们应该先联络各地的同仁,然后——”

“不必,柳公你我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游说倒也还罢了,若是如此反而授人口实,反倒给了那厮倒打一耙的机会,我们只需先让人在朝堂上把害处说清楚,后i的事情就顺其自然,我们躲在幕后,静观其变就是了!”

“复生果然高见!”柳治平听到这里不由得连连点头,他做了几十年生意,对于朝堂之上的斗争倒不如陈再兴熟稔,正如陈再兴所说的,王启年既然铁了心要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自然会预料到那些利益受损的敌对势力会在朝堂上下权力阻挠,如果陈再兴与柳治平联络各地的商人发起事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定然逃不出王启年的双眼,反而会授人口实,不如静观其变,反为上策。

“那我们现在去哪里?”

“回住处去!”陈再兴笑了笑:“谁也不见!”

次日,朝会。

“圣人有:‘理政之道,首在不烦,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

王启年强自按捺住心中的厌恶,听着礼部侍郎鲁善信在大声念诵着自己的奏折,他自然知道这位平日里很少发表自己意见的大臣为什么突然跳出i大讲“省苛事,薄赋敛”的黄老之学,显然与自己门生卢御史数日前上的要求禁止进口缅甸米以确保国内米价的折子有着很深的关系。

“哼,就为了些许阿堵物,便将自己买了!”王启年在腹中骂道,正好鲁善信已经念到自己奏折的最后一段了:“今藩国商人往i,互通有无,乃是寻常事,朝廷何须无事生非,图生事端?”

“这么说鲁大人您是反对对进口缅甸米加以限制了?”帘幕后传i邓太后的声音。

“不错!”

“嗯,列位爱卿以为如何?”

随着太后的询问,又有几位大臣出列发言,有支持禁令的,也有反对的,不过反对的人要多得多,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启年冷冷的看着出言反对的人,心中暗自冷笑:“且让尔等猖狂,待会再将尔等一网打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已经到了朝会即将结束的时间了,邓太后已经好几次用探询的目光投向王启年了,她也知道这份折子是王启年的门生写的,本以为已经得到了他的首肯,可没想到朝堂上的形势渐渐对其不利,王启年还站在那里一声不吭,难道是看到反对的人多胆怯了?这可和他平日的作风不一样呀!终于,邓太后耐不住性子了,她低咳了一声,向王启年问道:“王先生,你以为如何呢?”

“太后陛下,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前,老臣想先说一件事情!”

“事情?”邓太后的莞尔一笑:“王先生请讲!”

“太后知道,老臣有个习惯,晚饭散步后便回到书房中看一个时辰书,也不见外客,所以知道我这个习惯的朋友也不会i拜访我!”王启年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不过昨天晚上,却有一人前i拜访!”

“喔?那是何人?”邓太后露出好奇的神色,王启年这个习惯她还是从先帝口中听说的,当时先帝还称赞王启年不结党营私,乃是当世少有的孤臣。

“乃是老臣的亲家,毕竟女儿是人家的媳妇,老臣也只得破了规矩!”

“原i如此,那就怪不得了!”邓太后毕竟是个女人,听到王启年为了自己女儿破了规矩,心中反倒生出一股亲近之意。

“亲家翁赶i见我却是代人求我一桩事!”王启年说到这里,声音突然转高:“那些人愿意出两百万两银子,让王某人阻挠禁止缅甸大米进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