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管子(1 / 2)

 张一哥发来:“我最近在读《管子》。”

这是个好书。

但是,此时的我正在看物质本位制度,没心思搭理这个。

那简单理解:把物资换成黄金或白银,就是金属货币制度嘛。学过货币银行学的亲,就能理解了这点,无需多多地解释。

当年,战乱年代,就大量地对此采用过。

那发行货币背景:一没黄金白银,二没外汇,三有物资。这奇迹般地从人家的围堵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历史,我算是有了些许理解,才想起《管子》,才知道那历史上还有常平仓制度。

经过对比,那就是对其进行创新啊。

那是古人政府过去为调节粮价,官方设置粮仓,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就像中粮之类的大型企业。

它源于曾经战国时期间的李悝在魏国所行的平籴,与范蠡和《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

这是一种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发行纸币的储备金制度。

之后,如今的孔方兄发行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也是按照曾经的“物资本位”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孔方兄体系。

历史上的三年非常时期,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大财政赤字,货币超发。

加上阿苏撕毁合同之类的天灾人祸,使得重产业生产出现严重萎缩,那新增两千多万就业人口,至少增加了100多亿孔方兄,更加剧货币过剩与商品匮乏之间的尖锐矛盾。

粮食和工业品极度短缺,国营店(价不高,产品没有)没法,不得不大规模放宽农贸黑市(有产品,价格极高)限制。

海量货币杀进黑市,由于恐慌,将粮食价推高10—0倍,是严重的大面积恶性通胀,使其以稳定物价为核心工作。

这解决办法两种:

一种是市场去决定,是让能人去弄,但雁过拔毛,最终让普通老百姓大买单,显然与那初心不一致;一种方式,是曾经屡试不爽的经典思路,即“物资本位制度”。

这都要产品供给大增加,都需要强力手腕才可以。

那亲自带头与全国人们一道,对此进行攻坚克难。那可是很多个月没吃肉的,只吃不够的粗茶淡饭,身体浮肿。

城里每人每月是猪肉二两,口粮则普遍不足,农民每人每年是棉布三尺,显然不能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只能是维持最低生存状态。

这至少稳住了关键商品的价格。

那回笼货币的基本思路——出自《管子》。

问曰:“兴时化若何?”

莫善于侈靡(消费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简单经济学,可以在此找到理论根据。下面《管子》的话基本上是在全方位地解释之,远比亚当斯密深刻);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故贱粟米而如敬珠玉,好礼乐而如贱事业。

本之殆也,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