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万里悲秋(三)(2 / 2)

他和应宽相处这些日子,知道应宽虽然看起来粗粝,其实心思并不糊涂,只是身上的匪气较重,遇事有些急躁而已。</p>

"没有朝廷的旨意,我们擅自行事,要是真的把事情闹大了,你我二人如何暂且不说,关键是我大清现在还没有和日本大战一场的准备,这个事情不能急啊..."</p>

应宽迟疑了一下,随即斩钉截铁的说道。"老郑,不是我急,眼前的局势日本人一个大队的兵力正直插平山而来,虽然不知道这些日本人想要干什么,可是再不断然处置,难道眼看着他们摸到我们旅部来?那我们第三混成旅的笑话可就丢大发了。下决心动手吧,出了什么事情我兜着...&hellip;"</p>

"都送到嘴边了,吃肯定是要吃的,可是吃像也不能太难看了..."郑文亮淡淡一笑,忽然低声说道,"应三哥,你前不久招募的那些朝鲜马匪现在训练的怎么样了?"</p>

应宽不觉心中一动,望着郑文亮有些古怪的眼神,顿时明白过来。</p>

"你的意思是让这些马匪去?...&hellip;"话刚说完,应宽便摇了摇头,"日本人一个大队的兵力怎么也有一千号人,凭这些朝鲜马匪恐怕一口吞不下去。"</p>

"让我们的人化装成朝鲜马匪,和那些马匪一起去,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大一点,让这些日本人有来无回。即便将来日本人闹起来,咱们也可以一推二五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郑文亮收起脸上的笑意,肃然说道。</p>

应宽这个时候终于明白,刚刚一直趴在桌上的郑文亮心中在琢磨什么了,低着头想了想说道,"既然是要做大一点,干脆咱们也放开手脚大干一票。我的意思是把一部分朝鲜马匪都放到那边去,袭击日军的后勤保障线,咱们这边再顺手把日本人这一个大队吃掉..."</p>

正说着,一个情报参谋匆匆的走了进来禀报道,"刚刚收到前线各处传回的消息,日军各处阵地并无集结兵力的作战迹象,只是那支日军大队走走停停,意图尚不明朗。"</p>

"看来日军似乎并没有大动干戈的准备,我原本担心我们这边忙着收拾这个日军大队,被日军乘虚而入,现在他们没有动手的准备,就该我们动手了。"郑文亮呵呵一笑,随即望着应宽说道,"旅长,你就下令吧。"</p>

应宽这时候却忽然变得有些期期艾艾起来,搞的郑文亮很有些摸不着头脑,过了片刻应宽挥了挥手,示意刚才那个情报参谋退下,才低声说道。</p>

"这个,老郑你是知道的,老子才碰过女人,这个,常言怎么说来着,好像对军中不太吉利,还是你下令吧,朝廷那边我会给皇上上道密旨的,反正老子就是来当这个二百五,出了事情我顶着。"</p>

郑文亮一听,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拍着应宽的肩膀说道,"三哥好福气啊,等吃掉这个日本大队,小弟也要去尝尝清倌人的味道。三哥改日给小弟我也介绍一个,如何?"</p>

...............&hellip;</p>

京城总参谋部</p>

接到朝鲜发来紧急军报后,光绪立即前往总参谋部,召集军谘府大臣李鸿章、孙毓汶和总参谋部的相关人员商议对策。</p>

"朝鲜军报上说,日军一支大队一千余人悄悄越过中日对峙线,现正从玉洞里方向朝我腹地深入,从目前日军出击的方向判断,恐怕是朝着平山一线而来...&hellip;"总参谋部作战部主任冯国璋指着墙上的地图解说道。</p>

"第三混成旅是干什么吃的,日本人都深入到腹心来了,越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拦截?"光绪阴沉着脸,脸上的神情异常的难看。</p>

看到光绪发怒,总参谋部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陈卓迟疑了一下站起来说道。</p>

"回禀皇上,按照总参制定的预案,我朝鲜驻军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平壤一线,以保证一旦中日开战,能够有足够的作战纵深进行准备。摆在前面的第三混成旅兵力有限,那么长的战线根本无法做到处处设防,日军正是抓住这样的空子,又利用黑夜掩护悄悄突入我腹心,只是日军为何这样做,目前还不明确。"</p>

陈卓说的是事实,也是总参谋部针对甲午清军惨败后制定的一种战略部署,以大清现在失去制海权的状况,一旦中日开战,后勤保障就是很大的问题,收束兵力于平壤一线无疑是最为现实的考虑。至于摆在前面的第三混成旅,无论人员装备,都只是一般,不过是将来用以迟滞日军行动,这一点光绪心中自然明白,只是站在他的角度,权衡两国一旦因此事大起争端,不能不感到非常恼火。</p>

按照此时收集到的日本国内的情报,日本虽然重建了六个师团的兵力,在朝鲜也增兵到了一个半师团,但以日本现在的国力,根本没有发动一场大战的条件,可日本人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而从大清的状况来看,和日本也差不多,刚刚从甲午大战恢复元气,真要想甩开膀子大战一场,别的先不说,单单是经济上面就吃不消。</p>

"你们都说说看,日本人此举到底意欲何为?我们又如何去处置这一突发事件?"沉默了一会儿,光绪冷冷的说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