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话 涤荡起伏的访谈(4)(1 / 2)

编辑化偶像 起罪 7679 字 2019-09-03

 第122话涤荡起伏的访谈(4)

在李少波心中,韩子俊几乎在任何的情况下,都是属于一种很强势的状态,在他的印象中,更很少有有一个人能完全的主控制韩子俊的决定。

就比如刚才韩子俊在回忆自己九年前事情时候,那种浑身上下都不容质疑的声音和态度更是几乎能控制整个房间内的气氛。

为此不仅是自己,就连自己这个节目的临时总监,也要受很大的影响。在平时时,这位总监做过各个监制,盛气凌人的她几乎就是一个油盐不吃的任务。但是在韩子俊刚才回应那位台湾工作人员的时候,那个临时总监却也只能像个吃干饭的存在。被压制的似乎一点反抗的声音都没有。

而按照常理的制作,录制现场可不是由嘉宾决定的。导演和节目总监更是在这其中控制一项节目继续进行的存在。

特别是自己这个主持人是个没经验得情况下,总监更是责无旁贷的要注意整个节目的良性循环。

就比如自己现在的这套访谈类节目吧,本来一个好端端的访谈类节目,却因为那名工作人员给打乱了。而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称职的总监一定会阻止这荒唐到了极致的存在。就算是韩子俊说出了,希望访谈的要求。但是为了一个节目的流程,就算是嘉宾允许了,你作为总管也不能纵容出现了。强硬的拒绝,往往才是最好的一个表现。

特别是自己的电视台还是中央电视台。更应该有底气了。

但是在韩子俊面前,他却似乎蒙了。竟然连阻止都不阻止。这到不是说这位总监变了,而是李少波明显的能感觉到,不是总监弱了。是韩子俊太强。

在各方面几乎都压制着那些领导们。形成一股难以言为的气场,

这种气场他见识过,但是却也只是在那些长期身居高位的领导们身上见识过。可是像韩子俊那么强的却真的从来没有见识过。

而且他的气场是属于那种收放自如的,在起初谈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是如沐春风的。平静的就好似是朋友一样,也让他感觉有一种很是亲切的感觉。

但是在一些他需要表达的观点的时候,气场就会在不经意间释放出来,主导人的思想。

控制就在不经意间。

而这个情况他曾今听自己父亲说过,但是他也一直以为这是自己的父亲和自己胡诌的。不过今天这么一见,却也算是真的见识到了。

惊诧于韩子俊能在如此的年纪就能获得这样超凡能力的同时,李少波唯一感到的就是钦佩。

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交谈者,李少波也更是获利良多。更让他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韩子俊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有人说明星在外面是一个样,在里面就是另外一个样。对此,李少波很认同,但是这一点,在接触过韩子俊以后,李少波却能肯定,这个定论一定不能适用于他的身上了。

前面说了很少有人能克制住韩子俊,但是李少波再次访谈中却发现了,在韩子俊心中,他的情人他的家人,却是他最大的软肋。

他绝对是一个用情至深的人,无论是感情还是亲情都是如此。在绝对的感情面前,他或许能放弃一切。

这一点从他的干儿子韩就能看的出来,这两个人像极了,气质更是如同骨子里面的相似。按照常理,父亲做专访儿子应该是退居二线的。但是他的儿子,却比之他的父亲一样,对于镜头呈现的无限自信。

在父亲因为谈及台湾事情,引起误解的时候,这个年纪十一岁的少年能够独自站出来,为父亲解释。

并且安慰自己的父亲,因为想起当初的往事展开的忧伤。

而在韩子俊之后,韩子俊说能不能给自己儿子加一个位置一起专访的时候,他更是显得一点也不拘束。答应之后,两父子的其乐融融,默契十足的坐在了一起接受访谈。

而从头至尾,随着韩的出现,韩子俊那身上本来不经意间形成的冰霜,也仿佛瞬间融化了。

韩和韩子俊之间是那么的具有亲情的效应,如果不是李少波知道,韩只是韩子俊领养了三年的养子。或许在场的所有人,估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们两人其实不是。

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韩的身上,李少波更能很清晰的注意到一个只隶属于韩子俊影子,同样出色,同样优秀。

全国奥林匹克少年组第一,文学奖第一,全国武术大赛第一。韩子俊拿出那些奖章时,谁能想到一个韩国少年,竟然能对于中文的学习学习的如此之快。

展现极致才华的同时,韩本人更如同韩子俊翻版一样。在访谈中,韩也和韩子俊一样洒脱,为此竟然还调侃起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原文如下,

“上帝啊,这学的是什么啊。李少波主持,不怕你笑话,我觉得在学校上一天的课还没有我爸爸亲自教导一个小时的来的划算呢。你知不知道,到最后我爸都干脆让我逃课了。可是就算逃课又怎么样,中国普遍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听老师上课的调调真的该变变了。两年了,都是年级第一。我只能说不是我太聪明,而是教育方式有问题。

我父亲总是这样告诉我,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其实就是愚民政策。所谓制定方案的专家,自己都不是天才,又怎么可能教的出天才呢。特别是在强硬的体系下,父母在传统错误的教学观中,孩子只能在一个界定环境里面。而这样的话,就是天才也能被教成蠢材。

但是去学校上课又是不能避免的,我父亲说过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坏学生好学生其实都是社会的缩影,坏如果是暗的,那么好学生就是光明的,在这其中好的又分几大类。他们的性格变化中,就是普通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学会通过他们看出他们背后家庭是如何的,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学会做一个成功的人的才是我去学校上学的目的。

至于所谓的知识,我和我父亲的观点即是自学即可,人是独立的不能总是相互依存,在家人在不在的情况下,必须从小养成独立思考方式。而这个思维方式,我父亲也说了中国家庭普遍十六七岁才让他们试着去独立。因此真的开发的很晚”

而且他更仿佛继承了韩子俊的各种天赋,在事实上更拿出了绝对的证据。

“我爸平时做商业报告时和一些程序与亚,就让我在一边看着,渐渐的就学会了,有什么不懂的更会告诉我。为此我还通过制作游戏获得第一桶金呢。名字叫做《空之轨迹》。承蒙广大民众对我的支持,三百万让我赚到了。但是你不知道啊,我父亲那叫抠门啊,我不过就是借用了他的游戏频道,开了数字下载,利用网上支付珍支付,可是钱财到了,到最后竟然扣了我十万。虽然我知道按照代理商分成,他甚至能要的更多的。可是你说,老子替儿子提供渠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