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254.副首都的修建(1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而随着农业部的建立,每个州郡之中自然也需要官员去监督,一时之间,数百个工作岗位顿时凭空产生在了大宋的朝堂上,许多在家赋闲的官员也纷纷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不用再白拿钱不干活了,对此赵祯表示很是满意。

大宋随着承平日久,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每年参加科考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尽管自己也在不停的提高着科考的门槛,基本上做到了每三十个童生中一个秀才,每一千名秀才中一个进士的程度,可即便如此,每三年通过科举考试入官的人也有数百,日积月累,冗官情况日趋严峻,现在徐清能够解决掉一大批,他们的工资也是由银行所赚取的利润来支付,这对于赵祯来说,自然是一次很舒畅的减负。

除此之外,农业部的建立也标志着全国的农产品都必须要进入朝廷的规划计算之中,如此一来,自然就需要更为庞大的储藏体系来放置果瓜蔬菜和粮食,为此,增建大型仓库这件事,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这项修建计划,徐清将之交给了苏颂和韩公廉两个人去解决,这是对他们的一次锻炼,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考验,徐清要看一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独自去解决自己给他们出的这道难题,最后,苏颂和韩公廉两个人总算没有辜负徐清的期待,在一个月之后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

按照他们两个人的设想,在各路首府之中将新建最为巨大的储藏仓库,将全路五成左右的粮食要集中到首府之中,因为这些地方往往人口稠密又军队无数,只要保证这些地方的稳定,那么全路的安全等级就会提高很多,同时粮食的集中也可以加强首府的权重,让周边各郡更加容易控制,以此来达到进一步的中央集权,如此修建粮仓,显然是很管用的一招。

再来在各州郡之中,则只要修建一些小型的粮仓便可,或者便三个州郡共享一个粮仓,以此来减轻农业部的财政负担,二来也是可以让各个州郡相互掣肘,凡是要打开粮仓,必须要三个州郡同时同意,或者是经由安抚使司同意才可以,如此一来,便可以再进一步加重首府的权重,让路一级的行政机构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权利,以保证一路的财政资源不至于被内耗所削损。

苏颂和韩公廉的粮仓修建计划显然与徐清的想法不谋而合,将这份粮仓修建计划传至中枢经过廷议之后,一场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扩张兴修粮仓的运动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在这场活动中,数百位官员被下放到各个州郡之中,无数首府的人口开始疯狂增加,经过户部和各级安抚使政府的调查,大宋国境之中,人口突破四十万的城市从原本的五个已然扩张到了九个,其中顺天府、杭州、广州、苏州、扬州、应天府、成都的人口都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开封府则达到了一百二十万的人口,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正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快速的进行着。

这一点同样也引起了范仲淹等人的注意,没办法,随着外来人口进入汴京打工,此时的汴京已然是堵车成风了,而且汴京的下水道,乃是五代十国时期北周所修建的,到如今已然是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原本人口稀少尚还能排解,可现在可都膨胀到了如此地步,旧有的下水道根本就解决不了如此庞大的人体排泄物,一时之间,整个汴京犹如是建立在粪便之上一般,无论身处在陋室还是皇宫之中,一股子排泄物发霉的味道总是会萦绕在所有人的身边。

这样尴尬的一件事情,显然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麻烦便算在了自己的头上,说是因为自己的粮仓修建计划导致大量周边人口迁徙进了汴京,才导致下水道堵塞的,看着范仲淹等人那副吃了不干净东西的样子,徐清表示自己是真的很无辜。

“岂弟,现如今汴京成了臭气熏天之地,你可要负主要责任啊,你来说说,现在该如何是好啊?”韩琦看着徐清,用手拿着一块丝巾捂着自己的鼻子对着徐清说道,看着韩琦的那副样子,徐清知道,若是把那丝巾拿下来,准能看到他丝巾底下的嘲笑。

“何止是臭气熏天啊,近日以来,汴京城中火灾频繁,此皆是人口过多所致,若是有朝一日大火蔓延烧至皇城内外可如何是好,徐大人,还请拿出一个办法来,以解圣上之安危。”这个说话的人徐清并不认识,听起来口气也很是恶劣,显然,这位大臣属于保守派的阵营,对于徐清等改革派看不上眼。

“各位大人,汴京近日以来人口快速增长,此确实有我之责任,可人口增长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为何在各位贤士大夫的眼中,这便是成了一件坏事了呢?韩大人说,人口增长让整个汴京臭气熏天,那便让工部重新修建新的下水道不就是了么?因为人口增加导致渠道堵塞,所以就要让老百姓离开汴京,此乃不智之举也。“说到这里,徐清的话中虽然有讽刺之意,可始终是用十分轻松的口吻说着话,倒也没什么冒犯之意。

韩琦跟他相处的时间久了,自然也知道徐清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并没有怎么生气,而接下来对这位保守派的大人,徐清的话就要刻薄的多了,他看着这位老者,轻声说道:“至于这位大人口中的难题,本官可就有些担当不起了,我大宋自定都开封府以来,立时已是八十三年的时间了,这其间,汴京总共发生大火六次,每一次都是将整个汴京城烧的体无完肤,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至于小火则更是不计其数,敢问大人,八十三的时间里,一次接着一次的火灾,怎就不见大人有何解决的举措呢?

现如今新政刚开,大人便将火灾的责任推到了本官的头上,难道历代开封府长官,就没有什么责任么?历代不改,相互推诿,如今又要借此事来讥讽新政,这位大人,你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