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517.《朝阳报》(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这两份报纸一个报道国内新闻,一个则是文学报纸,而《外演报》则是专门负责报道国外的事物,包括国外的风俗、地理、人情,以及国际事物的处理,比如哪里又叛乱了,哪个地方丰收了,这些都是报道的内容,总的来说,这是一份专门介绍外部世界的报纸,当初创办这份报纸的时候,目的也很单纯,就是希望宋朝的老百姓可以多多开眼看世界,其主要的目的便是这个,附带着如果能够吸引一部分人去往海外移民,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就是《外演报》的创刊初衷。

这三份报纸,全部都是由朝廷一手创立和掌控的,原本是一个月一发,每一期二十页,但后来随着报纸的内容越来越多,单纯的一张报纸便也不够了,慢慢的,三份报纸便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分报,比如说《大宋报》从一份报纸变成了四份报纸,分别讲述国内的政治、商业、杂谈以及国家建设,四份报纸全部还是叫《大宋报》但是内容却更加充足了,每一份都还是维持在二十页左右,发报时间则从一个月一发,变成了一个礼拜一发。

至于《朝阳报》则是变得更加杂糅,一份报纸如今分裂出来的分报数量大致保持在二十份左右,其中包括诗歌、词曲、社会派小说、推理小说、神怪小说、历史小说、散文、杂谈、戏曲、市民小说、青春文学、伤痛文学、外国文学、探险小说以及科幻小说,可以说是三份报纸之中分裂出最多的一门。

当然,这也跟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宋朝鼓励文人进行文学创作,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文学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许多原本没人写的东西,现在都有人去开辟出来,尤其是通俗文学的创立,让阅读文字不再需要非常高的学习水平,只要能够读懂普通话就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若是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根本就看不懂书上写的是什么。

这一改革,自然很多普通老百姓只要识字便也可以读了,这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贩卖量,原本《朝阳报》的销量每个月只有十几万份,基本都是高端知识分子在看,而现在,则是许多底层平民的最爱,他们并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和国际间的博弈,更加喜欢去看一本本的小说,从中领略世界的神奇魅力,沉醉在幻想和一个个惊奇的故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朝阳报》的销量一骑绝尘,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畅销的报纸。

而在《朝阳报》大为成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矛盾开始显现了,那就是读者群的严重分化,原本那些高端知识分子之所以要买《朝阳报》为的是看到那些漂亮的文字,繁复的文章,而现在,因为底层百姓强大的购买力,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大面积的让给了小说,他们的诗歌、词曲却只能占据很小的篇幅了,这自然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这些客户自然也就流失了。

可对于一家报纸来说,尤其是一家全国性质的报纸来说,并不是仅仅抓住经济利益就够了的,那样的话,只要足够媚俗就可以了,毕竟这样一来老百姓更加喜欢,抓住高端的读者也是一家报纸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要把文学和小说分开的原因,让喜欢看文学的人可以尽情的欣赏文学,让喜欢通俗小说的人则可以尽情的读通俗文学,这就是《朝阳报》分裂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后来会分裂出那么多来,就是因为底层的需求开始出现变化,因为小说市场的繁荣,导致大量的文人开始投入其中进行创作,其中大多数虽然都是石沉大海,但在这其中也有璀璨的明珠,大海捞针之下,自然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写小说的知名作家,这就给原本贫瘠的小说增添了许多新的类型。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有的人就喜欢看爱情故事,有的则喜欢看志怪小说,而有的则喜欢看侠客小说,还有的喜欢看热血小说和科幻小说,还有的喜欢看冒险小说,喜欢看推理小说和探险小说,因为受众群不同,直接导致许多人买了一份报纸,最多只能看其中的一两篇,这无疑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

再加上因为市场的大繁荣,作者的数量不停增加,导致一张报纸再也无法承载那么多大师的作品,所以开辟新的分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也让《朝阳报》成为了官方报纸中分报最多的一家,而他的盈利也是三家报纸中最为厉害的。

毕竟买小说的人可是不少,《朝阳报》规定,每年在年末的前两个月都会举行票选,来选出年度最佳的二十本小说,然后将他们打印出来进行发售,基本上这些书籍每一本的销量都能保持在百万册以上,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也因为如此,宋朝如今的出版业也是朝气蓬勃,每年超过四千万册的书籍买卖,让他们欣喜若狂,这在古代社会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而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一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在不停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书来看,即便是那些不看《朝阳报》的人,在看到那些书之后也会买下来,仔细的去看,这又间接的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毕竟光靠稿费,一个作者是挣不了大钱的,而出版小说,一个年销售量达到百万册的作家,可以十分轻松的在汴京首都买下一套小楼房,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小说市场,也真正带来了商业上的繁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