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563.大学扩招(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就像黄鹤楼,是三国时代的建筑,但之后却一直是在民间进行流通,许多人仅仅只是把他当一个酒楼而已,根本就没有维修的心思,到最后这座著名的古物,只能不停的破败,每过几百年才重新维修一次,这中间到底损毁了多少精美的文物就不用说了,所以这些当然要进行修缮,这部法律,显然就是用在这里的。

当然,徐清也不是保守的人,他也不是一昧的保护文物,毕竟新的建筑材料的产生,让建筑物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造型,这些当然也是需要的,但这些新奇的建筑,徐清是全部建设在新城区的,老城区是一定要维护原本的样子的,而在租界,他显然也更加喜欢这样的风格。

因为租界大体都是一个国家最为繁华的城市,是宋朝在一个殖民地上心血的结晶,一个租界之中人口五六十万根本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如果是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上百万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些租界里面,就会有大量的高楼大厦,同时也会有许多的庄园别墅,他是一种有机的结合,非常漂亮。

而在这些租界中,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宋朝的建筑形式占据主流,当然,因为猎奇的原因,还有就是许多本地人也生活在租界上,所以除了核心区是宋朝文化的主流之外,许多的建筑则更有当地的风采,但更多的还是宋朝建筑物,就像当年的上海,即便你会看到中国的建筑,但更多的还是西方的建筑,即便是中国人,也要修建西方的建筑作为自己的公司住址也好,还是自己的别墅也好,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影响。

不过相比起西方当年的殖民统治来说,宋朝的统治还是不错的,毕竟宋朝本来在信仰上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规矩,所以对于租界之上到底应该有什么宗教信仰,宋朝根本无所谓,只要保证儒家至高地位就行了,至于那些佛寺、道观修建的多么华丽,只要高度不超过孔庙就可以了。

随着六位王爷的离开,朝堂暂时安静了下来,赵昕需要等待赵曙在新大陆的行动,而徐清也需要重新开始处理其他的国事,他可不像赵昕那么闲,除了争夺权利之外就不用干其他的事情了,整个国家一直在不停的运转,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剧,以及基础教育的普及,大家对于大学教育的渴望也开始逐渐加重,呼吁大学扩招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也让徐清很是为难。

若按照他的意思,当然是扩招了,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环存在的,而不应该是什么稀缺资源才对,真正进入专业的应该是硕士和博士才对,但对于徐清的这种想法,官员们显然无法苟同,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倒不是财政的问题。

随着宋朝这几年对于殖民地统治的改革,宋朝如今平均每年能够盈余财政多达两千万贯,这笔钱足够把如今的大学生数量扩大五倍左右了,他们之所以不想要扩招的原因,说到底其实还是更加崇拜精英教育罢了。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就像当年的举子,至于硕士和博士则是像进士一样,是拥有特权的阶层,既然作为特权阶层,人数就必须是要有限制的,而现在,如果大学生的数量扩大五倍,那么硕士和博士也会扩大五倍,这就相当于未来整个特权阶级也要扩大五倍,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偏见两个字而已,在他们看来,作为大学生是一种荣誉,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沾染这种荣誉了,这自然让他们很不满,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原本这种事情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而现在这个人数扩大到了五倍,而且如果此例一开,未来想必会一直扩张下去,到时候自己的特权不再,当然会引起许多人的恐慌。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老师的数量严重缺额,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盲目扩招也必然会使生员水平下降,到时候的大学生还能像现在这样优秀么,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所以徐清想要推动还是有很大阻力的。

最后也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那就是在全国选定三十所大学为重点大学,这些大学不进行扩招,依旧采取精英的标准,培养国家的重点人才,至于其他八十多所学校则进行扩招,至于生员的学费则由朝廷进行铺贴,生员水平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对于普及大学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而重点大学,每一个人的补贴自然是更多,学费低廉,主要依靠考试来进入,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每年只招收一千人,而其他八十所大学则招收五千人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的数量就能从原本的每年十万人变成五十万人左右,这是巨大的进步,同时还有重点大学的存在,保证精英们始终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才总算让那些朝廷官员同意了徐清的意见,这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整个民间,则对于徐清的做法非常支持,毕竟上大学在以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有了补贴之后,再想上大学,虽然依旧非常困难,但相比以前来说确实要容易许多了,这对于许多贫家子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