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1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国家的治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时候民意并不能算什么事情,因为老百姓是跟风的,俗话说听风就是雨,形容愚民再合适不过,就像现代新闻产业发达的国家,即便是再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情,经过一个礼拜的媒体轰炸,虽然能传的所有人都知道,但很快一个新的新闻就会覆盖掉一切,人们只会追究那些大家看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些新闻背后所代表的意涵,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让人们明白,这背后的意涵。

所以民意往往是可操控的,俗话说民意如流水,中国古代操控民意的方法比较粗暴,一般来说就是不让说话,在这一点上,中国显然不如那些民主国家,想当年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治水有别于他的父亲,没有采用堵的方式,而是通过疏通淤泥然后进行引导,从而让洪涝灾害可以控制,在这一点上,中国无疑是先进的,但在控制舆论方面却好像就不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了。

总是会堵塞言论,从而让异己之见消失,通过这种粗暴的方法,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民主国家,则会利用言论,甚至引导言论,让自己的声音成为主流,从而达到控制百姓,获得选票,最终获得国家大权的权利,不得不说从这一点上来看,民意如流沙,朝夕聚散也确实不是说说而已。

尤其是宋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成功的国家,自然会对自己的国家制度充满了信心,并不会觉得这套制度有什么不对,即便有不对,也不可能完全否认,而是会更加偏向于改革的方式,所以虽然新大陆有他的好处,但大多数人在立场上还是站在本土的制度这一边的,而这就是皇帝的统治基础,徐清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转向支持新大陆的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了。

而在朝廷的斗争中,这种事情可谓是一次也没停,除了大规模的布局之外,在官员的任免上也是针尖对麦芒,每一位大人的离职和上任,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交锋最后才确定了下来,其间在一段时间里,因为皇帝不批复朝廷的任职名单,导致整个兵部、吏部、教育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主官,当时成了整个汴梁城最大的新闻。

要知道这些官员可都是官居从一品,是整个大宋朝都排的上号,位次高于郡王,仅仅次于亲王的存在,尤其是吏部尚书,主管天下五品官及以下所有官员的升迁调度,号称重部之首,这样的主官缺失,若是放在以前,必然导致天下吏治不肃,是要危机国本的,还好徐清早就预料到了这点,在皇帝发难之前进行了改革,让大量的权利下放到各个司里面,原本属于从一品的权利,现在到了六品,七品官的手中,这些官员,都由吏部和当事衙门商议之后直接任命,无需经过皇帝认可便顺利通过,通过这种方法,保证即便主官不在,各个部门也能正常运行。

不然若是皇帝骤然用出这等手段,徐清也没有办法,为了保证朝廷的运转,只能向皇帝妥协,让皇帝的人进入到这朝廷之中,化身为奸细,时刻埋伏在自己的侧近之间,这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莫大的威胁,而徐清的提前布置,让他可以不用害怕皇帝的不任命,就这么互相推诿的两个月的时间,最后皇帝面对朝臣的非议,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签字同意这些名单上的人物,这才让主官得以上任,而不是主位空悬了。

虽然徐清把许多权力分到了小官员的身上,极大的减少了高官对于朝政的影响,但有些最重要的权利,却是万万不能给的,不然位高者没有权利,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将会引起巨大的影响,首先便是下位者将会不敬各部的主官,然后各级官僚也会对升迁视若蛇蝎,这样一来,国家的吏治迟早败坏,而朝廷的威严也必然丧失殆尽。

所以一个部门最重要的权利,始终握在主官的手中,比如说各部门的年薪和年终奖发放,以及考核评判,除了吏部要派人之外,主官也必须写下自己的评价,以给吏部作为参考,除此之外,主官还拥有一部的财政大权,任何批驳,超过一定限额,就必须要主官的签字才可以通过,如此,虽然许多小事可以下面的人直接代理,但若是遇到大事,则必须要主官才行,所以双方也是经过了妥协,而这妥协的产物,便是郎官。

面对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朝廷,赵昕能够做的,便只能是另立中央,但这件事情显然受到了朝廷十分强烈的忌惮,且朝野对于这件事情评价不高,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一个天子,一个朝廷是最好的结构,若是一个天子还两套班子,那么国家恐怕有危乱的可能,最终赵昕听从了这种说法,并没有选择另立中央。

但如果要获得权力,在朝廷有自己的势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朝廷无法插入自己的核心亲信,所以赵昕只能用迂回的方式,通过郎官这种制度,来让自己的亲信得以出现在朝堂之上。

至于郎官这种制度,起源于汉朝武帝时期,当时武帝刘彻为了培养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便建立了郎官制度,所谓郎官制度,便是不依托于朝廷,独立于朝廷之外,而单独为皇帝校名,他们的官阶一般比较小,在武帝时期,一般只有栉比三百石左右,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建立九品官人法之后,郎官则变成了品阶只有六七品的小官,这些官员虽然位置低下,但因为是皇帝亲信,时常陪伴在皇帝的身边,所以只要真正入仕,往往便能骤得高位,所以在这个时代,郎官便是清要显职,而到了后来,郎官制度慢慢和朝廷相融合也就慢慢取消了,而现在,赵昕把这项制度恢复过来,无疑就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势力,从而为未来做准备而已。

但徐清却无法阻止他,因为这些官员并不担任任何职务,只有参赞军机的权利,这项权利看着挺大,好似能够对任何事情指手画脚,但也仅仅只是言官而已,并没有实际的权利,且这些郎官的位置并不高,大多数也是七八品,如果连这些官员徐清都要罢黜,那么会给百姓和官员们留下心胸狭窄的恶名,这是徐清所不能容许的。

随着年纪的增大,原本狂傲的徐清,此时也慢慢开始内敛起来,他也开始渴望起生前身后名了,这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草芥,但等长大之后,才会慢慢明白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名声也同样是如此,年轻的时候,不爱惜自己的名声,认为自己能耐大,名声好与坏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