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这个食人族部落,你们调查清楚了吗?”徐启明站在李珍的身旁问道,能够把自己的家业从一个小村庄的小地主发展到如今整个整个苏拉威西橡胶贸易的老大,除了依靠徐清的威望在官场上有所势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徐启明本人便不是一个蠢货。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是跟宋朝的官场官员们打交道,是如何治理地方,对于军事,他的格斗技巧还算不错,开枪也还算基本水平,但若是论指挥,他是半点也不及李珍的,指挥和小兵之间的距离是完全不同的。
在古代战争中,或许一个百夫长只需要学会冲锋就行了,因为在古代,兵种的划分并不会特别的详细,一支部队只有一个兵种,这是十分常见的,而随着宋朝的工业化,武器的装备也越来越复杂,眼下这支两百四十人的队伍,并不仅仅只有火枪兵,还有六十个长枪兵,十二个火炮手,以及一支三十人所组成的特遣部队,是整个苏拉威西殖民地最为身强体壮的士兵,负责禽杀首领。
这样一支部队,远远不是一个百夫长随便来两下就能指挥的,而是需要充分的指挥技巧,才能够将这只部队的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徐启明显然自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他的这一番话,不仅仅是询问,更是告诉李珍和自己的手下,这场战争的指挥者是李珍,所有人都要听从他的命令,这就是徐启明的意思。
李珍显然明白徐启明这番话的内涵,对于徐启明,李珍也十分佩服,他虽然在行军打仗上有着很大的能量,但是在官场上和政治上,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能量,他与徐启明不同,徐启明出生自一个地主家庭,从小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也是书香门第,尤其是他们的宗族之中还出了徐清这样一位首相之后,就更是权势滔天了。
虽然徐清并不喜欢自己的族人借着自己的名头招摇过市,但既然有了徐清这样的名头,即便不招摇过市,又如何呢?地方官自然会赶着巴结,而老百姓对于他们的看法也自然会不一样,对于其他人来说,竞选议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徐清的亲眷。
只要有这个名头,底层的老百姓是很迷信权威的,只要是徐清的亲戚,他们便会觉得这些人也跟徐清一样厉害,或者即便没有首相那么厉害,治理不了整个国家,但起码治理他们这个县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徐家可谓在当地也是钟鸣鼎食之家。
在这种家庭长大,再加上徐清这位首相的存在,徐清虽然不会刻意拔高徐家在当地的地位,但徐清本身就是书香世家,整个村子里面近乎五成的男丁都读书,在徐清之前,也有许多人曾经考取过功名,这就说明徐家也不是酒囊饭袋,是真的有些真才实学的人,而对于这些人徐清自然不吝惜运用,虽然徐清只是正常提拔,但在底下的臣子们看来,自然会觉得这是徐清有意抬高自己家族人的地位,所以只要这些人进入公务系统,他们的上司自然是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比如说每年朝廷给各地方衙门的拨款,他们就会多调一些到徐家人所执政的地方去,有了钱,自然能够办更多的事,这对于道一级的政府来说,把钱调到哪个县,哪个府去并无所谓,毕竟这都是道指挥使的,巡抚的功绩,但如此一来,这些底下的官员想要往上升就更加容易了许多,而这就让徐家在整个宋朝的官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本来就有优秀的人才,而徐清的名声又在暗中帮助他们发展,到如今,徐清的宗族在整个大宋朝,官至地方主官县令的便又二十多人,至于知府,道台,巡按,巡抚,总督则在七人左右,任命于朝廷中枢者,则有四人之众,官职最高的便是如今的兵部左侍郎,徐怀礼,正三品官衔,是如今徐家除徐清之外,最大的靠山。
有着这样的实力,徐启明的出生自然也就不凡了,不过相对于其他的宰相家族来说,徐清的亲族其实官职并不算特别的多,像是欧阳修的家族,如今在朝廷任官者多达六十多人,至于其他家族也是数十人,与他们相比,徐家的人数倒并不算多,但这也足够徐启明去运作了。
而李珍则不同,他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出身,长大之后便来城市里面打工,后来机缘巧合下,所在城市招募士兵前往殖民地拓荒,他在工厂里做的不厌其烦,再加上他自己也确实不喜欢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更加向往战场和危险的地方。
所以便参加报名了这次招募行动,最后以杰出的成绩,成功入选这次招募的士兵名额之中,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新兵营毕业,然后还被推选为这些新兵的士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跟其他士兵不一样,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开枪,如何开炮,更加学会了如何看地图,如何分析山川地势,如何打仗。
这在以前他是不会的,而军营中的生活,则告诉了他这一切,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段军旅生活,让他从一个愚昧无知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拥有威望的士兵,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自己成为一名殖民地士兵,伴随着宋朝殖民的步伐,李珍去过很多的地方,无论是遥远的非洲还是陌生的中东,都曾经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在军队服役足足七年的时间,李珍最终退出了军队,这是正常士兵的退休年岁,按照李珍当时的地位,已然是少尉了,其实是可以向自己的上司申请,前往本土军校研读,从而获得更高的军衔的,在宋朝,一般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军衔便是少尉,再网上,就必须要通过读军校来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