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而张世昌如今则答应他们,只要现在归顺与朝廷,那么他们的孩子将可以就近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这教育跟城市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可起码他们的孩子不仅仅会识字,还可以知道更多新鲜的知识,同时张世昌还答应他们,这些部落之间,会给他们建造一些图书馆,同时每一期当地的报纸和朝廷中央的报纸,都会给他们每个部落五份,让他们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

这一切,原本的部落几乎是没有的,他们的生活十分闭塞,山寨建立在山上,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下山一次,因此,张世昌还答应他们,若是他们愿意归顺,还会给他们修建道路,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的下山,以及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升学考试,只要通过了,他们的孩子就可以进入城市去读中学,学费由当地衙门承担,若是能够上大学,则也可以通过考试来上,每年甚至专门拿出二十个奖学金名额来,只要能够考上的前二十名,当地衙门将帮他们来支付这笔入学费用,以此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种种的好处,对于这些边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同时张世昌还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的孩子,能够考入当地的中学,那么当地的衙门,就必须保证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中受到同等的待遇,若是有人敢因为身份种族等问题就欺负他们,那么衙门就会追究当事人,便是开除汉族子弟学生也在所不惜,在学校中,人人平等,谁都是一样的,这一点,对于边民们来说,可以说是让他们真正下定了决心。

要是可以,谁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里面读书啊,山寨的学校再好,那也是山寨的规模而已,与那些大城市的学校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昆明,贵阳,大理这些城市的中学,每一个都配备着一个四百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橄榄球场,棒球场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这些东西在这些小小的山寨中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到外面去上学,去大城市上学,是必须的,小学之间的差距或许还看不出来,但到了中学,这就是分水岭了,小学到中学的升学率,在如今的宋朝,内地是百分之九十左右,在边地则是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小学生之中,有六十五个人可以接受到中学教育,这个比例是算上边民的孩童的,可以说是很高了。

所以在这个阶段,教育的好坏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等到中学升高等中学的时候,升学率之间的差距就十分巨大了,内地是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而在边地,则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一百个人里面就三十个人能上所谓的高中,这就要求他们的中学教育必须是在一个比较好的中学,他们才有更大的可能进入一所高中就读。

不然他们要么是天才,要么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庭背景,不然中学便是他们教育的终点了,所以作为父母,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大城市的中学就读,但在以前,他们的孩子只能参加周围城市的升学考试,不能像汉族的孩童一样,参与整个云贵的统一考试。

在宋朝,每一个路,道,都有统一的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来进行排名,从而将最好的学生送到如重点中学中,这很有点像现代的高中,通过成绩,名牌高中选最好的学生,普通高中选普通的学生,技校选最差的那一批,只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九年义务制教育,只有小学是义务的,其余则需要通过考试来完成,这其中中学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因为只要上了高中,考上大学最主要的就不是学习问题了,而是金钱问题了,因为高中升大学,托了大学扩招的福,升学率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若是重点大学,则是在百分之七左右,可以说想要升入大学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所以中学教育是重中之重,任何人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到重点中学,从而能够读一个重点的高中,成为大学生,从此扬名立万,成为一个家族的荣耀,也因此即便是汉族的家长们,也会努力让孩子努力,去考一个好的中学,但因为宋朝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大城市,所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读上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宋朝曾经发生过数次游行,最终教育制度改革,宣布中学考试变成整个路的联考,也就是省级联考,只要成绩好的人,无论是小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可以进入到大城市,甚至是省会中的中学就读,通过这种方式,给予优秀的人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如今宋朝教育体制的特色了。

但边民们在以前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他们只能参与周围地方的联考,即便成绩优异,也只能读一个当地的中学罢了,而在这种中学里面,升学率不过百分之三十而已,大部分人是上不去的,一个边民就更难出头了,因为老师也懒得教导你们,大多数会把时间和功夫花在汉人的孩子那里,以保证他们的升学率能够提升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边民孩童的教育是很成问题的,也是父母们心中的一个结。

而如今,张世昌的许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若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大城市中接受教育,那么自己的家庭也有可能会因为下一代而改变如今的处境,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边民们也是如此,所以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打动了这些父母们,最终让他们倒向了宋朝这一边。

而张世昌其实付出的也并不多,首先在山寨之中建立学校,这其实也不需要多少的钱,至于教师,或许麻烦一点,但也不会特别的困难,至于建立图书馆之类的事情,那就更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即便云贵行省拿不出钱来,还有朝廷呢,既然首相大人要求自己稳重行事,那么自己只要遵照他的意思来办就是了,对于朝廷来说,这笔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怎么挤都能挤出来的。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重点中学,入学名额罢了,毕竟即便是汉族想要考进那些重点中学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若是大量的边民进入重点中学,必然会挤占汉族的学生额度,这必然会招致整个境内汉族的不满,但对此,张世昌也只能先行这么做了,其实刚占领大理国之后就应该这么做,双方应该平等的相互交流,而不是放纵他们互相敌视,直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可以说眼下的一切,都是官府不作为所造成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