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就在这个时候,许多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便决定站出来,改变人们心中的想法,让这个国家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而这时,许多大家便纷纷开始走出自己的书斋,开放自己的书院,开始演讲,以让当时的读书人可以知道,读书并不仅仅只是做官,做官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享受,国家正处于危在旦夕之间,我们应该要做出更大的成就才行。

当时的讲学,立刻在整个宋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即许多思想家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也纷纷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派,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心学和理学,甚至当时一代儒家大家吕祖谦为了调和这两大学派的纷争,还在江西上饶鹅湖来进行辩论,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那个时代,下至读书人,上至官员都卷入到了这场思想大辩论中,最后这场辩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朱熹认为人应该格物致知,去尽可能的知道一件事物的发生经过,原理样貌,而陆九渊则认为人首先要明白人自己,然后以人为中心,再去理解世界万物,这两种思想放到现在,也是十分精微的讨论,在这里,就不再描述心学和理学的区别了,但心学和理学之所以会诞生,其主要因素,便是社会的浮华和外界的侵扰,以及文化上的自由,和社会的富足,让许多人有钱可以读书,从而读书人的数量大大增加,以致于学院开始广泛诞生,而从此刻开始,文化开始向民众传播,而文学上的思想争锋自然也就更为广阔了。

而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他们所需要处理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应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对于很多生活富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没有住房压力,也没有来自社会的压力,而这些是普通人的生活目标,因为有目标,所以很难堕落,而这些没有目标的人,他们需要一个新的目标,不然堕落,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罢了。

所以在现代人看来,理学和心学都是陈旧腐朽之学,但在那个年代却能成为显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学问可以回答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困惑,就像在这个时代,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书籍往往最受人们欢迎,因为现代社会人们最渴望的就是成功,如果成功不了,就看看心灵鸡汤抚慰一下自己受伤的心灵。

但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么,其实并没有,但人们离不开他们,甚至往往会被这两种书,搞的热泪盈眶,充满热情,心学和理学也是如此,人们之所以当这个时代不喜欢他们了,主要是因为对于人和人的哲学思考,已经不是年轻人们所喜欢的事情了,而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因为读书人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且即便是南宋,这个中国最富裕的时代,不能读书的人始终是大多数,只要能读书,就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在那个年代,读书人的素质和生活水平往往都比较高,人们也不需要担心成功与否这件事情,所以对于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并没有那么渴望。

而对于心灵的空虚,则更加需要知识来填补,这就是心学和理学能够在这个时代成为显学的民间因素,人民需要,自然就成为了他们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民,因为生活富足,自然就会出现很多糜烂的事情出来,人心因为无所拘束而糜烂,而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提倡节俭的,只不过一个要极端一点,一个要温和一点而已,总之,任何一种学派的诞生,都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至于限制女性这一点,则是所有封建王朝的特性,不能因为欧洲有女王,就认为他们的女性在古代更有权利,其实全世界的女性在工业化到来之前都是没什么权利的。

世界从新石器时代以后,就渐渐过度到男权社会了,等到工业化之后,才慢慢向着平权社会开始挺进,无论有没有儒学,这是社会规律自动发生的变化,不是一种学说所能施加的影响,就像欧洲可没有受到儒学的影响,为什么女性的地位也是越来越低了呢?是因为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难不成儒家的大家们还跟基督教的神父们心灵相通。

这只不过一个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已,也是社会生产之中发生的必然,谁是主要劳动者谁享有权利和话语权,所以他们就能判定,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不是劳动,只有男人干的活才叫劳动,这就是不公平的体现,但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带来的,与学说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大。

而这两种学说,对于如今的宋朝来说,也可谓十分的重要,虽然如今无论是朱熹还是陆九龄都还没有出生,但这种思想已经开始萌芽了,而徐清自然就是那个拔苗助长的人,而在心学和理学之间,大多数士大夫显然更加喜欢理学一些,因为理学思想简单。

相比起心学,他需要一个人有极高的天赋,就像一件事情,就如同人读书,朱熹认为人应该多看书,当你把书看透了,你就知道怎么做人了,而心学则认为,你应该先学会做人,等你学会做人了,再去看书,那么书中的意思就能清晰无误的被看进去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而在这两者之间,你觉得哪一种比较适合普罗大众?

自然是前者了,这就有点像是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争辩了,你说让一个人守法容易,还是让一个人遵守道德容易?当然是让人守法容易,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守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一个人不遵守道德,却根本不会遭遇法律上的惩处,这就是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告诉你,你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惩罚,还有一个则是告诉你如何去做一个好人,但却不告诉你不能做什么事情,这两者之间,便是傻子也会知道法律是什么,而道德,便很难界定了。

所以理学更适合普及老百姓,他可以让老百姓很清楚的就知道,做什么是对的,而做什么又是不对的,而心学则不同了,这或许也是理学的影响力那么深远的重要原因之一,理学可以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让他们照着士大夫设计出来的这些条文来做,等做久了,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民族的精神了,而心学则不同,只告诉你一个大体的概念,然后让你自己去悟,最后大多数人却是悟不出来的。

所以最终选择的还会是理学,但理学当然也有问题,那就是他把所有的问题都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然后让人们去背标准答案,这样一套东西,在社会初期的时候自然是可行的,他可以规范人们的生活,但长期来看,自然也是有隐患的东西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