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 / 2)

平淡为官 铭哀 0 字 2022-01-02

而大学研究所对于经费的需求也不是特别的大,毕竟他们的财政主要来源是朝廷拨款,虽然单单依靠朝廷的拨款,并不足以让他们尽情的科研,但对于当前形势下来说,是足够了的,毕竟宋朝的朝廷对于科研十分重视,每年有大约百分之四的财政经费用与科研,这几乎已经接近现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但如果有私人企业愿意给钱,他们自然也是愿意的,毕竟谁不想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呢,但这种意愿并不像民间的研究所一样,他们是完全依靠私人捐助的,若是没有了私人给的钱,他们很快就会倒闭,所以他们在与私人资本合作的时候,往往条件就会相对优厚许多,比如说专利权可以垄断,又或者是呈报多少年的使用权,甚至私人资本可以指定研究方向,这都睡可以的,但这些事在大学研究所是不可能的,每一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既定目标,是不可能被私人资本所改变的,这也让私人资本更愿意去投资那些私人研究所,而不是这些由学校公立的研究所。

但随着骗子的数量越来越多,私人资本对于市场也就有些萎缩不前,反而是把大量的钱给了大学研究所,这些研究所虽然条件苛刻,但起码不会骗人,把钱投出去,就能有产出,虽然产出少,但好歹安全,在骗子越来越多的状态之下,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而这才让民间的研究所们开始注意起那些骗子来,原本那些骗子并不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因为无数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金钱可以来合作,即便被骗了几个那又如何,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资金来源,但许多研究所在骗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资金开始出现了缺乏,一些老牌的研究所还好,毕竟他们跟自己的客户有多年的合作,自然是相互之间已经培养出了信任,资本也知道这些研究所不是骗人的,而是真的在做研究,自然会继续追加投资。

可有一些最近新开的研究所,则立刻面临了资金困难的状况,这一下,他们才终于是警惕起来,开始关注这些骗子,从而为了减少这些骗子而开始采取一些办法,比如说对于研究经费的管理制度,以及对于检查制度,确立下这些制度,以让投资人更加放心,但这都是后话,大量资金的涌入,确实让一个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混乱,医药市场就是如此。

而电力市场也是如此,吹牛皮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家都想要用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来吸引大量的投资,有些是夸大事实,从而获得投资,这虽然有些违背道德,但为了获得资金,倒也无可厚非,只是把十说成了一百而已,但有些人根本就是信口雌黄,把零的东西说成了一百,这就不对了。

但现在市面上,恰恰是零吹成一百的人是最多的,比如说很多人说要修建一个百万瓦级别的发电站,这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有些人就是说的信誓旦旦,通过这种方法来吸引投资,而外面的人又如何了解这些东西,电力学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学科,普通投资人根本搞不清楚其中的状况,所以很多人都会被骗,傻傻的把钱拿出来交到这些骗子的手中。

这简直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在这个世界,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甚至连朝廷自己都被骗了好几次,杭州府曾经就递上来一个报告,说当地的学院研究出了一个新的发电机,一台机器可以发五万瓦的电,徐清为此还兴奋了很久,但等他下去一看,这才知道,才堪堪造出一个样机模型而已,里面都还是空的,至于什么时候能造出来,根本就是开玩笑一样。

还有一次则是在广州府,说发明了一台三万瓦的发电机,这听起来显然就靠谱很多了,起码比五万瓦要靠谱一些,不过徐清也不敢相信,毕竟材料水平虽然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技术上是不是真的能做出突破,让发电机组获得更大的动力来发电,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他立刻派人去广州府查看究竟,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当地的研究者把十个发电机组串联在一起,撞在一个铁笼子里,说是一个发电机,听的徐清简直无语,这和十台发电机有什么区别?

根本就是骗人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次数多了,徐清也是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听闻西安建造出了一座十万瓦发电量的电厂,徐清刚开始也不敢相信,便派一名汴京城的电力相关人员去看看,这西京的发电机到底是真还是假,最后得到的回答却让徐清兴奋起来,因为即便是专业人士去,得到的答案也是真的。

这让徐清有了一丝希望,那位调查人员,哦,对了好像是叫刘公璐的,他还十分兴奋的写了一封报告信,在其中详细描述了这发电机组的奥妙,认为这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提高了发电的工作效率,同样一吨煤,所发出的电是汴京发电机组的两倍以上,这显然不可能是互相之间的欺骗,同时更多的电力学专家也自费向西京赶去,许多情报开始穿回到汴京,这些专家也都一致赞扬和认可了这种做法,这让徐清才真正放心,自己起码不用再被骗一次,这才离开了汴京,匆匆忙忙向着西京赶来,看这座发电厂,到底是什么模样,对于电力,对于现代社会最为基础的能源,徐清的心中满怀着十足的期待。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