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当机立断,立刻派人将守御在西门的将士抽调过去,去增加东门的防守,并让城中的百姓都赶到东门、南门来进行守御,准备在城门口与敌军展开生死之战。
而另一方面,杨修则心急如焚,如果援军再不来的话,那么阳翟城就真的危险了。
城外的张绣,看到城门失火,则是满心欢喜,并且从后面抽调过来两千骑兵,等到城门被大火烧毁之后,便立刻冲进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阳翟城万分危急,在杨修的命令下,守御在西门的将士们,迅速的赶往东门进行支援。但谁也没有想到,西门的将士这边刚刚撤走,西门外便出现了大批敌军,一窝蜂似得对西门展开了强攻。
西门守军薄弱,只剩下一百二人,面对数千敌军的猛攻,根本无法抵挡。负责守卫此门的人便立刻派人去通报杨修,祈求支援。
当杨修知道了西门也在遭受着敌军的进攻时,顿时觉得张绣太过阴险了,没想到会给他来了一个声东击西。
可是现在东门正在遭受敌军的猛攻,南门也即将遭受猛烈的攻击,根本无兵可派,急的杨修也是冷汗直冒,仰望着苍天,大声的呼喊道:“难道天要亡我阳翟吗?”
“轰隆!”
就在这时,西门那里传来了一声巨大的响声。杨修知道。这是西门被敌军攻破了,试想区区两百士兵,能够坚守多久?
西城城门失守,敌军如同潮水一般涌进了城里。但却遭受到了聚集在西门附近的百姓的攻击。百姓们都各个手持着武器。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寸土不让。
但是,这些百姓又怎么是这群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在敌军的这群将士面前,简直是一盘散沙,根本不堪一击。
果然,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敌军便冲破了这些百姓的防守,将他们尽皆斩杀殆尽,浩浩荡荡的朝城中冲了进来,开始烧杀抢掠。
一时间,阳翟城的西边烟尘滚滚,惨叫声不绝于耳,手无寸铁的百姓们更是向城东涌了过来,即使躲在家里的百姓,也会被敌军一脚踹开了房门,提着带血的屠刀给斩杀了,而房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是抢掠一空。
与此同时,东门也因为抵挡不住胡车儿的猛烈进攻,而宣告失守,胡车儿率领部下精兵,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凡是抵挡他的人,全部被一刀劈死,身后的数以千计的士兵更是兴奋不已的朝城中涌进来。
而此时此刻,南门这里,张绣也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城门的火势虽然还没有熄灭,但是城门已经被彻底烧毁,张绣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准备强行攻击,他等待着这一刻也已经很久了。
张绣手绰铁枪,骑着高头大马,头戴铁盔,身披铁甲,一番精神抖擞的姿态,正当他要下令发动进攻的时候,大军背后却是一阵搔乱,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张绣急忙回头看了一眼,但见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大军,一面“陈王”的大纛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大纛下面,是一个头戴银盔,身披银甲,手持长枪面目俊朗的中年汉子,正率领着部下五百多骑兵,对张绣的后军发动猛攻,数以千计的步兵则紧随在其后。
“陈王”是谁,张绣根本不是很清楚,因为大汉分封了许多王,他又怎么能搞清楚谁是陈王。但是有一点张绣比谁都清楚,这个打着“陈王”旗号的军队,正在进攻他的军队,这也就是在说明,“陈王”是与他敌对的。
“陈王”是刘宠,是东汉比较稀少的王爵之一。刘宠一接到杨修求救的信号,便立刻点起兵马赶了过来,曰夜兼程,不眠不休。本来昨天就应该到的,可是却因为突然降下的暴雪耽搁了行程,以至于才拖延到这个时候。
刘宠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也是依附于张彦的王爵之一,刘宠起初还想过要振兴汉室,但随着后来诸侯纷争不断,互相兼并,以及汉室朝廷的软弱,让他对汉家天下彻底失去了信心。而且刘宠这个人比较崇信命运,他曾经找人给他算过命,向算命的道士问过汉朝的将来,道士告诉刘宠汉室将倾,已经无力挽救,并让刘宠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所以,刘宠这才依附了后来比较强势的张彦,并且对其忠贞不二,也很受张彦的喜爱,每年都会邀请刘宠去彭城聚会,因为年纪相仿,两个人也结成了朋友,更有说不完的话题。
对于刘宠来说,张彦是他见过最有思想的人,这次的改革,刘宠是极少数支持张彦的汉室王公贵族。
刘宠的援军抵达了,正好赶上了在阳翟城陷落之前,并且从张绣军的背后,发动了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张绣的军队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与此同时,阳翟城的西门外,也来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从河南来的,是张纮派过来支援杨修的,率领这支军队的人是魏续,曾经吕布帐下的八员健将之一,也是吕布的小舅子。吕布死后,魏续便和高顺、张辽、曹姓一起归顺了张彦,成为了张彦部下的一员将领。
不过,魏续没有高顺、张辽那样的能力,也没有曹姓那样的箭术,他要做的只是想保全吕布的家人,所以在归顺张彦之后,没怎么上过战争,没有立过什么功劳,也没有犯下过什么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平淡的有些快被人给遗忘了,一直驻守在虎(www.shuxie8.com)牢关。
魏续是张纮手下唯一比较像样的战将,因为河南的特殊姓,河南境内没有多少兵丁,张纮得知杨修遭受到攻击,便把仅有的兵力,全部派遣给了魏续,让魏续带着军队前来阳翟城支援。
而魏续来的不早不晚,刚刚好,虽然敌军已经进城了,但是魏续却在敌军的后面出现,从背后掩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