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振兴之路(1 / 2)

乱世晋隋 陈邵轩 0 字 2022-01-09

 (前两天由于考英语六级,没顾得上更新,在此诚挚地向大家道声抱歉,以后会保持每日至少一更的速度,话说这次六级估计要开挂…唉,重在参与嘛!)</p>

细心的拓跋仪还发现,后燕除了慕容垂,其余人等几乎都是一群酒囊饭袋,他劝说拓跋珪先熬死拓跋仪,再收拾那群废物。拓跋珪二十岁不到,自然比年近七旬的慕容垂要能活的多,他采纳了拓跋仪的计策,暂时放弃了对抗后燕的想法。</p>

这年年底,拓跋珪准备了许多好东东,向名义上的宗主国进贡,可能因为拓跋珪的礼物比较值钱,后燕竟然绑了魏国使者的肉票,并以此为要挟,向魏国勒索马匹。拓跋珪不肯答应,便发誓与慕容垂断绝关系。</p>

事后查明,慕容垂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原来,后燕的那帮大臣见魏国富得流油,于是瞒着慕容垂打起了歪主意。(为了区区几匹马,竟然不惜与魏国为敌,可见后燕的领导层确实如拓跋仪所道,早已腐朽不堪,支撑后燕社稷的,只剩慕容垂一根即将垮塌的栋梁而已)</p>

没了后燕的束缚,拓跋珪把矛头指向了魏国北面的一些小部落。</p>

这些小部落分布在今蒙古一带,左起新疆西部,东至渤海湾,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其中以柔然和高车两部实力最为强盛,高车因为距魏国较近,最先被摆平;而柔然因为位置偏僻(主要分布在茫茫大漠),魏国一直鞭长莫及。</p>

经过拓跋珪的数年努力,魏国渐渐有了远征的能力;而与后燕交恶,更加坚定了拓跋珪出兵的想法,反正肉就摆在桌上,即便拓跋珪不动手,慕容垂也不会干流口水,不打白不打!况且柔然一旦与后燕联手,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p>

不久后,魏国正式出兵,这是魏国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外用兵。拓跋珪为一饱口福,把家底全带上了。柔然打不过,只得向大漠深处狂奔,竟然一口气跑出六百里。</p>

拓跋珪跟在柔然屁股后面一通狂追,粮草渐渐供应不上了,众将都建议魏军回师,以后再做打算,他们不敢擅言退兵之事,便请求战功卓著的张衮面见皇帝。</p>

拓跋珪面色凝重地问他:“如果杀了多余的战马,能够三天口粮吗?”</p>

“足够!”张衮信誓旦旦地回答,“可是…”</p>

“好!传我军令,军中的盔甲辎重一律丢弃,加快行军速度,一定要在三日内赶上柔然!”</p>

拓跋珪此举可谓破釜沉舟了,三天时间,追到柔然还好说,万一追不到呢?大漠里天气炎热,动辄五六十度的高温;而且没什么果腹的东西,如果失败,魏军全军覆没的命运将无法避免——这就是一场赌博,而结果却是存亡两重天。</p>

第三天傍晚,死亡线上的魏军终于发现了许多杂乱无章的脚印。大漠里多风,早上的印痕,不消半天工夫,就会被沙风抹得一干二净,而脚印如此清晰,说明柔然人尚未走远。</p>

魏军快马加鞭,终于在南床山下的一片湖泊边发现了柔然的大部队,魏军拼尽全力,大败柔然军,并且俘虏其所有部众,拓跋珪把这些人全部迁徙到云中(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居住。(柔然姓氏很杂,其中有一个姓“斛律”的贵族最为有名)</p>

在一片欢呼声中,拓跋珪兴致大发,得意洋洋地问众人道:“你们知道我留三日军粮的用意吗?”</p>

见群臣不解,拓跋珪更加兴奋,他接着说:“柔然人是举族迁徙,速度远远赶不上我们骑兵,此为其一;这样的大部落行走在茫茫沙漠中,必然会寻找水源,速度会更加减缓,三天的时间差,足矣!”(年纪轻轻,就能有此见解,魏国之福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