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整顿环境卫生(2 / 2)

……

马林很火大,合着你们随地大小便还有理了?于是,他颁布了强制措施——

“日后发现在庄园住宅区内随地大小便的,抓住一次,打一板子,罚款一个芬尼!”

这个措施,让邋遢惯了的农奴们哀叹连天。打一个板子的惩罚,对他们还没啥。毕竟,农奴们逆来顺受,都习惯被欺压了。但罚款一个芬尼,那就了不得了。这时候的德意志地区,普通帮工,在城里打工,一天也才2个芬尼。而乡下的农奴,一天也只能挣到一个芬尼。所以,罚款一个芬尼,基本就是让他们白干一天活啊!

尽管很不满,但他们也无法反抗。毕竟,这是一个贵族的时代。农奴们的地位,也就比奴隶稍好点,基本是没啥话语权的,只能被动接受统治。

若是身份地位较高的自由市民(欧洲的起义革命大部分都是市民搞出来的),也许会激烈反抗下,但农奴们,可没有任何底气反抗。于是,这个方案也顺利实施了。

为了配合此方案,马林组织人手,在农奴聚居区,修建了几个公共厕所,都是分男女的。至于自家,倒是不用。骑士虽然是最低级的贵族,但生活习惯还是靠近贵族的,家里原本就有厕所,倒不用新修。

之后,马林又规划了垃圾堆放区,并安排人每天打扫霍夫曼家的主宅,把垃圾集中堆放到垃圾堆放区。然后,他在农奴聚居区,也设立了垃圾堆放区,要求农奴们把垃圾集中堆放,而不是随处倒掉。

还有就是,马林要求,管理畜棚的人手,每天要把牛粪和马粪,都铲除,并集中堆放起来,和人的粪便一起下坑。

至于为何这么做,是马林突然想到的火药的问题。火药是需要硝石的,且硝石还是火药最主要的成分。

但欧洲没有硝石矿,欧洲人要硝石,在这个年代,要么从中东进口,要么从粪坑里收集土硝……

但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和东方的陆上贸易通道受阻,所以,从这个时刻开始,欧洲人只好到茅坑里寻找土硝来熬制硝石了。

马林听说过熬制土硝,知道点原理,但具体流程不太清楚。但这也不是问题。因为,眼下欧洲懂熬土硝的人多了去了。可能,像霍夫曼庄园这样的乡下没人懂,但一些大城市里肯定有人懂。等到粪坑弄好了,马林打算花钱请城里的工匠来指点下如何熬土硝。

现在硝石的价格可不便宜,据马林所知,一磅火药的价格,高达10个芬尼。而硝石价格,达到了11芬尼每磅。且火药所需的硝石、硫磺和木炭,最贵的就是硝石。因为,欧洲人从茅坑里找硝石,数量实在有限,故而价格很高。

霍夫曼庄园有一百多号人,加上几十头牲口,每天的粪便量是很多的。马林在庄园偏僻的下风口一口气就挖了多个长条形的粪坑,专门用来收集硝土。这么多人产生的粪便,用来生产硝土,估计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解决完卫生问题,顺便弄个生产硝石的产业出来后,马林又改革了庄园里的农具。首先,木制农具都被淘汰。而后,马林又引进了东方的铁锹,方便农民人工挖土松土。

不仅如此,马林还大力推广了条播和穴播种植技术。欧洲人目前流行的是撒播,播种浅,种子分布也不均衡。有的地方没撒到,种子分布很稀疏。而有的地方撒太多种子,种子过于密集。当种子发芽时,容易造成多个植株过于靠近,竞争吸收土壤养分。然后,每个植株都没长好。而人为控制的条播和穴播,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原本,马林是打算引进华夏汉代就发明的耧车的。可是,马林没见过耧车,不知道咋弄。所以,暂时他也只能推广人工条播、穴播了。要是有机会派人去东方的话,他肯定要引入耧车的。因为,耧车播种效率比人工点播高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