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早有谋划(1 / 2)

 北地还在起步阶段,封天要借用北地这一块土地,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工业,为军队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换句话说,封天需要时间,积蓄能量。

这段时间还不能招惹民国政府,也不希望外部势力干扰。

与西北四马这一仗,其目的也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我北地争取一段安宁的发展时间。

只要没有外部干扰,封天相信,只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北地已经具备与日军一较高低的力量。

那时候,封天会毫不犹豫地打回到东北,将日军一切两半,顺势切入朝鲜半岛。

这一世,日本人被封天削弱了军力,至少日本的甲等师团消亡了不少。

再一个,日本没有从东北获取经济利益,东北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利用,也没有得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这无疑将影响日本整个国力。

当然,封天还需悄悄地发展,不能过早地暴露实力。

如果被蒋委员长早早的知道封天有如此大的能量,还不知道如何难为北地抗日义勇军这一只新面孔。

民国政府的情报组织也不是吃素的,早早晚晚会获取这里的情报。

如果封天想彻底摆脱民国政府的控制,甚至成为反对者,蒋委员长绝对会难以接受。

言外之意,封天要与民国政府开战了。

无疑,这必将挑战蒋委员长的权威。

那还了得吗?

作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必然倾其全力对付封天,将他扼杀在摇篮状态。

尽管封天不打算在国内发展,但是,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也是封天积蓄能量的必要阶段,当然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

哪怕是蒋委员长也不行,封天必须暂时拥有北地。

不过,真若是走到哪一步,那就不是封天所能掌控的了。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再过一段时间,蒋他委员长恐怕也顾不上对付北方的抗日军政府了。

可以预想,将来北地抗日义勇军所具备的力量很庞大,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北方辖区有足够的人口基数。

回过头来看,这次规模庞大的东北移民行动,无疑也表明,封天是经过深谋远虑,有意为之,也说明封天具备战略性的眼光。

也许,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他已经在内心谋划完毕。

东北民众的大撤退,有封天不希望东北人民遭受日本人的奴役这一因素,而另外的原因,恐怕就是要有意识地构建成一个广阔的无人区,这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

西北地区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这是事实,北地抗日义勇军绝对有地方撤退。

但是,封天可不想边打边退,让小日本一步步蚕食西北领土。

那么,封天就在奉天省范围内,构建这一片令日本人无比头疼的无人区。

当然,这个面积必须足够大。

在这里,封天会与日军好好滴较量一番。

封天的这种策划,也就是趁日本国内准备不充分之际,日本军队短时间之内无法一步到位,更不可能在奉天省全面铺开作战。

不错,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日军第二十师团登陆东北之后,便匆匆忙忙直接向北突进,等到日军后续第十四师团登陆东北境内的时候,关东军第二十师团已经毁灭了。

再后来,日军第六师团紧随其后,登陆东北境内,结果,第十四师团又要面临毁灭的命运。

的确,日军一个甲等师团的编制超大,又是日军的精锐部队,的确很强大。

但是,把这样一个强大的师团,放在广袤的东北大地,却显得那样的孤零零、那样的渺小,甚至是那样的无助,最终被奸诈的封天给祸祸了。

换个假设,如果是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内的战争机器已经高速运转,那时候,大批的日军遍布在中国领土上,封天若是采取这种策略,无疑,那真是可笑至极了。

无人区面积很大,那又怎样?

野心勃勃而且非常狂傲的日本军队,会在意眼前的无人区吗?

如果想消灭北地抗日义勇军,日本军队完全可以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向北进攻。

到那时,封天一点办法都没有。

中国古人很推崇“时”这个概念,时机很重要,把握好了时机,必然大获全胜。

同样一种方法,错过了那个时点,再使用这种策略,却适得其反,甚至会一败涂地。

封天正是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时点,在这个广阔的战场上,连续消灭了数个日军甲等师团,让日本人伤筋动骨,不敢再冒险北犯,进攻北地抗日义勇军。

由此可见,封天不是一般的狡猾。

中国的军事思想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会在历史上涌现出那么多伟大的军事家,都是因为中国有一部巨著《周易》,这部著作其精髓博大精深,至今无人能保证,自己完全掌握其中的全部内涵。

而历史上每一位大军事家,几乎都是易学高手。

后人传说,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其实,那是他懂得使用周易,也就是百姓常说的,能掐会算而已。

有人会问了,你不会这样神吧?

一部周易,还能测算出天气变化,这有点玄乎。

的确,中国的文化真的很奇妙,玄之又玄。

真正的高人大多不出世,没有人传授也就不可能得到真经。

但是,易学的确有预测天气变化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