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泉的底盘太稳了,依然沉稳地跟着他走,进退有据,走了几圈下来,方寸还一点不见乱。
到最后,“大蜗牛”不得已,气得一把推开了陈力泉。
待他吐了口吐沫,又抹了把汗之后,双方重新进入了抢把位的僵持阶段。
可接下来更糟,这次陈力泉跟着“大蜗牛”走了几圈之后,竟然猛然一抖双肩,反而发起了反击。
“大蜗牛”立刻一沉腰,就跟个磨盘似的,专等着他。
陈力泉发力,先里后外地带了“大蜗牛”一把。
但“大蜗牛”弓腰撅腚,脑袋前伸,牢牢地抵住了陈力泉的脖子。靠这个,他脚底下只往前一掀步,但还是挺住了。
不过可一不可二,随后陈力泉也引发了蛮劲儿,他咬着牙,挺胸再次发力,这下可让已虚耗了半天力气,大汗涔涔而下的大蜗牛抗不住了。
只见陈力泉竟生生掰开了“大蜗牛”与之角力的两只手,随后又是一个撤步转身,弓背下腰的动作。
结果,陈力泉凭借一个极其标准的“背口袋”,就把“大蜗牛”生拍在了地上。
顿时,黄土飞扬,腾起了一片黄雾。
没错!
硬碰硬!
陈力泉竟凭一己之力,在力气上生生克制了“大蜗牛”,反倒用“大蜗牛”一向最擅长的战法赢了他!
这不由引得坛下众人高叫了一声“好!”,甚至还有人惊呼“神力!”的。
不过,与兴奋得嗷嗷叫的众人相反,场中有两个人倒是对此状颇为不屑一顾。
这两人其一是洪衍武。
他可是清楚陈力泉的两膀子力气有多大,更了解这一“揣”有多难防,所以心里对这陈力泉胜出从没怀疑过,反倒觉得叫好的那些人很没见识。
而另一个人则是玉爷。
老爷子也不为别的,只是觉得陈力泉太老实,居然用最费力的办法去摔人,实在算不得明智,战术上就先有误。
因此他在陈力泉获胜望过来的时候,不但没任何鼓励的表示,反而还怒目瞪了陈力泉一眼。
俗话说“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被玉爷这么一瞪,陈力泉立刻就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
于是第二跤,他立刻改变了对策,不再脸红脖子粗地与对手角力,而是采用了最为适宜的巧摔策略,用腰腿绊子对付身高力猛的“大蜗牛”。
这一下果然赢得极为轻松。
陈力泉刚一开局,即用上手将对方上身吸住,然后用右腿摔其裆里,而掀其左腿,与此同时,上身同时搡出。
这下可要了大窝牛的命了,他力不能敌,防绊儿更弱。结果被陈力泉漂漂亮亮地扔了一个仰面倒地。
此种绊术,叫做“里刀勾”,又名“里咬子”。
这种将一条腿伸到对方两腿之间,然后变脸挑腿,利用杠杆将对方摔倒的技巧,是跤术里极上档次的巧招、妙招,也是很多跤迷最爱看、最期盼出现的动作。
不过,哪怕陈力泉摔得再出彩儿,这次也没得着一个公然喝彩声。
别误会,这倒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这已经是定胜负的一局。
按跤行规矩,对输赢定局均不准叫好或喝采。
因为对胜方喝采,固可收到鼓励之效,而其反面则不啻对负者之倒采,等同讽刺,其影响甚大,故观技者只能看而不能出声。
所以实际上,在陈力泉这一招使出来后,已经着实替他增加了不少人气。许多人都暗暗挑上了大拇指,暗赞一声“好劲儿”。
看得玉爷也是频频点头,认为孺子可教。
而最有意思的是第三跤收尾。
其实当两跤摔完,大多数人都认为没必要摔第三跤了,就连“大蜗牛”也自知不是陈力泉对手,已败了个彻底,可偏偏陈力泉却坚持着非要再摔完这一跤。
说真的,这会儿的“大蜗牛”是有些生气的,台下的人们也觉得陈力泉似乎有点不懂事,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他们再次大出意外——陈力泉竟然输了?!
敢情这一局一开始,陈力泉的表现就大失水准,还没怎么着,他就被“大蜗牛”抓住了领子。
而且要不是陈力泉小声催了声“你快摔啊”,没准“大蜗牛”还不敢相信地傻愣着呢。
其实,不管听没听见这一句,在场的人也都能看出来,这纯粹就是假摔的花跤。
别忘了,这帮老爷们大多是天桥的出身,那全是摔花跤的行家。
先别说陈力泉那个“等”的动作也太明显了,大张着胳膊干等,让“大蜗牛”从容进身背了个舒服的。
就说随后“大蜗牛”摔得也是够可以的,那高举轻放的,透着就是不舍得真摔,也在玩虚招假套。
场下老少爷们儿的眼睛当然不揉沙子,当时就给了他们一大哄。
可哄归哄,谁心里也都明白,陈力泉这人性可太好了,这叫懂得人情世故,讲究武德!
怎么回事呢?
敢情陈力泉这么做,也属跤行早年间一个不成文的老礼儿,谓之“垫跤”。
跤行众人一向认为,即使平时交手,如甲方连胜二局,第三跤亦必“垫一个”给乙方,故意输一跤,以顾全对方情面,避免对方下台太难看(现代有比赛规则,当然不需要如此)。
所以说,陈力泉和“大蜗牛”这三跤结束时,不但大伙儿对陈力泉的好感倍增,就连“大蜗牛”也输得心服口服,表示今后要和这个小老弟多交流、多请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