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2 / 2)

尽管虫族入侵,前来拜佛的人很少,但前方的行人也还是渐多,战争时期男丁大多应征入伍外出打仗,因此来往的有许多都是牵着孩童的妇人。她们大都面色虔诚少见笑颜,有的面带悲色,有的还拿着一根红绸,上面普遍用笔写上了夫人们自家在外夫君的名字,他们会将这根红绸系在一株洗满同样红绸的古老的树木上以保佑战场上的征人平安归家。

青石台阶的两旁在靠近寺门的位置也开始出现罗汉像。罗汉石像完全是真人比例,古老的光阴让石雕面部略有些模糊,有的地方还生出了些淡淡的苔藓,显得沧桑古朴。苍劲的古树浓荫之下这些罗汉或坐,或躺,或立,或怒,或喜,或悲,虽有些残破,但神态身姿生动传神,一个个宛若真人。前面的小和尚很热心得给身后的钟离意讲这些石雕。

“我师傅说我们山门前原本不多不少刚好有一百零八个罗汉。为什么是一百零八个罗汉呢?他说他也不太清楚,可能是这数字听着顺耳。他不讲究这些东西。他说:佛在心中,怎可外寻?听着倒很厉害。”

钟离意点头:“尊师境界高深,见解独到。你倒是遇上了个名师。”

小和尚耸肩:“我那师傅我看也不怎么厉害,平时也就是读读经书,养养花,种种长豆,黄瓜,豆角之类的菜。教我也只是教我读读经书,让我去参参他那个小菜园的禅意。其实他也就是想让我帮他打理下菜园。”

钟离意从一开始就在观察小和尚的根骨天资。他看这小和尚面容清秀,身材匀称,走路姿势活跃跳脱之中不失沉稳,举手投足之间从容灵活,单纯自然,像是密林之中的一片阳光照耀的绿草地之上的一只小鹿。虽还没有开始修行,但在周遭环境影响下周身已经有了些脱尘的仙气。“心观”开,先观骨象,其周身骨骼暗藏金光,上有山川湖海之纹,其中蕴藏天地伟力。再看神脉,他年纪尚小,还没有开始凝聚神武,但体内的神脉走势已经基本成型,看样子神脉都聚集在小和尚的眼睛部位,看来他长大以后会觉醒一个与眼睛相关的神武。联想到小和尚的师傅,钟离意不难知道小和尚会觉醒出什么。最后在看其周身的势,小和尚的势是人类的淡淡白光,白光之上是头顶的一团金光,这说明小和尚有灵根佛缘,大概率是活佛转世。

总结来说:这个孩子天资,根骨,气运均是上上之选。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听了小和尚的抱怨钟离意还是善意给出建议:“最好还是要听师傅的话,他比你大,知道的总该比你多。”

小和尚点头:“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师傅在寺里面也确实挺厉害,好多人见了他都挺有礼貌。平日里那些跟我玩的孩子一见到师傅立马就乖了。”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了山门前,山门古朴庄重,不像其他地方的大门那样豪华,山门并不很高,门户也是简单漆成红色,因年深日久红色也显的有些转淡不再鲜丽。而门上的牌匾也没什么金色的大字,就是一块木板,上面用毛笔写着寺三个大字。毛笔字入木三分,笔试雄健,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字但也显出万般佛院之首的气势。

山门这时候大敞,也没什么守门的僧人,只有一根僧人在里面拿着大竹扫把“哗哗哗”得扫地上的落叶。门槛很高,钟离意一步跨过,入目便是一个宽敞院子。院子青石砖铺地,数株古木长在其中,茂密的枝叶将整个院子掩映在树荫之下,分外凉爽。前方的天王殿这时已经映入眼帘,天王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里面供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

小和尚没有带钟离意进去,而是直接转了个弯,熟门熟路得走到旁边的偏殿中去。钟离意比小和尚还要熟悉这里,跟着小和尚穿门过巷分外从容悠闲。其中僧人见了小和尚也是笑着问好,钟离意观察他们熟悉的神态知道如果没有他这个陌生人跟在后面让他们还要保持形象,小和尚与他们可能就已经玩成一片了。

一路没有什么阻拦,很快周围的建筑就逐渐开始稀疏,宏伟的大殿已经不见了踪影,在钟离意身边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光景,麦田,小屋,稻草人,小菜园,水井,除了房屋都是整整齐齐连成一片,其中人们都穿着僧服,并且有佛像石雕灯在道路两边可以证明这是个寺庙以外其他与平常农村无异。

小和尚走到一个有着小菜园的农舍前喊了声:“师傅!”

里面应了一声从里面慢悠悠的走出来一个穿着僧服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