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累死累活抬嫁妆(1 / 2)

大地主 大林主持 0 字 2022-01-20

 () “喂,这里面装了黄金啊?”王本没好气地问道,一口空的衣箱充其量就十来斤,就算装一些衣服、毛巾、枕头之类的东西,最多也就二、三十斤了事,真不知道这新娘家往里面塞了什么宝贝。</p>

“你还真对了,不过不是金子,有两对装了黄荆籽的长条绣花枕头,”新娘的父亲毫不在意,反而笑吟吟地道。</p>

“……”王本郁闷得不行,时候他睡过这种枕头,在长条枕头里装满黄荆籽,好像对睡眠有好处,可这种枕头每一个起码有十几斤,两对加起来就五、六十斤了,估计还有一些其他玩意儿,这一百来斤真不是假的,也不知道这新娘家怎么想的,就不怕压坏了箱子底。</p>

不单单衣箱塞了东西,其他嫁妆照样跑不了,大柜子里装了两百斤稻谷,柜子里装了百来斤麦,桌子上堆了高高一叠瓷盆,还有好些个方形枕头,碗柜里放了几大叠锅碗瓢盆,反正没一件儿是轻松的。</p>

在秀水湾这一带,娘家人嫁女儿时,通常要往嫁妆里放一些五谷杂粮、锅碗瓢盆、床单被套等东西,放在以前,大家都不宽裕,相当于自带口粮和家伙事到男方家里上门搭伙,等有了孩子分家时也不至于缺吃少穿、一无所有。</p>

现在条件慢慢好了,谁家不缺口饭吃,大家也都意思意思,放几斤十来斤稻谷米面就行,可罗志平的丈母娘家为了体面,不仅嫁妆置办得多,连杂七杂八的玩意也搞得不少,好像只要家里有,巴不得把所有嫁妆给塞满。</p>

一个个抬嫁妆的人放在肩上试了试后,纷纷开始抱怨,这几十里地啊,该怎么回去!</p>

嫁妆都已经封好了红纸,不能再打开,埋怨一阵后,各自还是抬上了肩。</p>

“吉时到了,走了!”</p>

秀水湾队长刘长生招呼喊一句后,照样是媒婆在前开路,抬嫁妆的紧跟于后,新郎新娘一个捏把雨伞走在最后面,新娘的父亲眼泪汪汪站在院坝里依依不舍地送别,新娘的母亲直骂他没出息,女儿出嫁时,父亲往往是最难过的。</p>

新娘家的一群亲朋好友追逐一阵后停下了脚步,只有新娘的哥哥还有几位好朋友跟着一起去婆家送亲。</p>

浩浩荡荡的队伍往秀水湾而去,过往的路人纷纷停下脚步,伸出手指数数嫁妆的件数,羡慕谁家又娶了个好媳妇,嫁妆置办得这么多。</p>

“抬不起了!”</p>

刚走出两里地,还没等王本叫唤,就有人率先坚持不住了,嚷嚷着要歇息。</p>

“歇一脚!”</p>

刘长生招呼一声,件件嫁妆放下,在山路上排成了一排,各自坐在地上休息,这大冷天里,大部分人脸上都渗出了汗。</p>

新郎罗志平从后面赶上来给大家散烟,每人两支,新娘紧跟在后面划火柴烟,两支一起,散完烟还不算,每歇一脚还得意思一个花礼才行,没有准备红包直接给钱,崭新的票子一人一块。</p>

歇脚三分钟,队伍再次出发,这次刚走出一里多,又有人抬不动了,队伍只得再次停下,往下歇脚的频率越来越高,一路走走停停,一个时还没有走出几里地,所有人都已是累得不行。</p>

“怎么又停了!”已经不知道第几次歇脚了,新郎官罗志平有些着急了,照这速度根本不可能在中午前赶到秀水湾,而且再歇上几次,身上准备的花礼钱都不够了。</p>

“你丈母娘对你太好了,巴不得把所有家当都搬到你屋去,”刘长生擦擦汗,无奈地道。</p>

“刘队长,照这速度,咱们能赶到夜饭不?”一位村民笑呵呵地问道。</p>

“急个啥,抬到半夜都行,顺便在路上多拿花礼钱,嫁妆没到,谁敢动桌上的肉,”刘长生开起了玩笑。</p>

“就怕耽误了新郎新娘的好事,”另一村民满脸坏笑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