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四 都试(1 / 2)

 深秋都试之风,由汉盛行,及至唐末天下大乱,依然存在。至十二月中旬,已是寒冬时节,对于时下大多数军队而言,这个时分正是训练减少,窝在营房保暖的时候,但百战军军营,却是一片热闹之气。

早在两月之前,百战军已由淇门城外的临时军营,搬到了城内,军营中将士所居之所,也不再是帐篷,而是实打实的营房。军营中唯一没变的,便要数那点将台了。

此时,李从璟就顶着寒风,站在点将台上。

今日,是百战军都试最后一日。

既然是都试,考校全军训练科目,自然不会挑选大雪纷飞之日,但也仅限于此了。黄河以北,冬日多大雪,有阳光的天气很少,多数时候,天总是是阴沉沉的。今日也是如此。

眼下,偌大的校场上,三个步军指挥的军士,正在对练战阵。演练内容并不复杂,一方结圆阵,呈守势,一方结方阵,集两个指挥之兵力,呈攻势。校场上令旗摇动,鼓声不停,队正伍长们,则在大声呼喝。

其余将士,并未坐在校场外围观战,而是各自蓄势待发,好似随时都要参战。

进攻方先以弓箭攒射,奈何守方盾牌高举,弓箭效果并不明显,在旗鼓的号令下,方阵开始靠近圆阵,进行接触战。

整齐的脚步声,甲胄撞击声,落在地上犹如落在人心坎上,格外有分量。

进攻方与防守方接触之后,圆阵的防守效果得到极好体现,不论方阵从哪面攻击,都无法突破其防线。倒是进攻方屡屡受挫,士气明显下降。

随即,进攻方指挥者集结重兵,集中攻击圆阵一点,这才有了突破。

但圆阵随即变为偃月阵,双方又陷入僵持。

李从璟站在点将台上,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实则心中已经暗自点头。这些将士行动统一,执行军令一丝不苟,并无一人出现差错,而将士个人素质明显不弱,中气十足,技艺也是娴熟。

仅三月时间,百战军已经初显气候。当然,这与百战军将士三分之二都是老卒有关,但新卒老卒配置得当,彼此配合默契,并无隔阂,显然是融合得不错,却是殊为不易。

检验这些,正是都试的本意。

校场上,进攻方在孟平的带头猛攻下,逐渐占据优势,防守方渐渐力有不逮。但就在这时,一阵鼓声大作,一队骑兵自防守阵后方,冲进校场,掠向进攻方两翼,却是防守方援军到了。

进攻方防守方瞬间攻守易行,阵势变化立即剧烈起来,拼斗节奏明显加快。

随着兵力的不断加入,三千百战军,几乎逐渐都加入了战场。

由此,战斗进入。期间,各指挥甚至细微到各队的配合,攻守互换,甚至是一方中你攻我防,变化极为复杂,可以说,这就是一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典型战役。

尘土飞扬,战士们奔行战斗,偌大校场成了沸水,好不热闹。

这场战斗,是李从璟亲自谋划的,为的就是全面检验百战军战场能力。战场以大势为向,以阵型为本。大阵含小阵,小阵成大阵,大小阵型,又皆成自于各队列,队列又成于士卒。数千人甚至是万人大阵,都有可能因一个几十人的小阵,率先突破或者崩溃,而变幻形势,导致战场胜负变化。

而每一个军阵,都由一个个士卒组成。

从战阵的角度上说,战场上没有个人武艺。但是,战场上有将士素质

李从璟目光锐利如鹰,关注着大势,也关注着每一个细节,他需要发现亮点,也需要发现问题,然后训练计划,让这支军队,一步步强大起来。

这是我的军队李从璟双眼渐渐炙热,负在身后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申时,都试结束。

按照这几日来都试登记的成绩,李从璟在点将台上,颁发奖励。一箱箱铜钱被搬上台,一把把横刀,还有一幅幅甲胄,都是这次都试赢家的奖励。

养军队,就是在花钱。

好在军饷和装备,都不需要李从璟担心太多,作为晋王亲自点名建立的军队,百战军一应物资,都有幕府拨给。当然,那只是常规物资。李从璟在训练中的各项建设,包括为了增加将士训练热情,而追加的奖励,则要他自己掏钱。

李从璟个人当然没钱。但作为一镇主将,却又不会没钱。上回抄灭何家时,就搜刮了不少好处,神仙山梁子山归附后,也象征性的上交了一点财富,还有淇门各方的孝敬,李从璟也都没拉下。这些银钱,一股脑儿都给他丢进了百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