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1 / 2)

 李从璟走上扁关城墙,俯瞰关前攻关的契丹大军。

战事初歇,厮杀告一段落,一片狼藉的战场上,血与火是永不变化的色调,各色旗帜各种兵器散布其间,如一首没有旋律的诗歌。

契丹至扁关,开启战端已逾十日,战事虽然持续不停,然则上至百战卢龙两军上将,下至普通士卒,皆无苦战担忧之色,相反,绝大部分将士都斗志满满。在这些将士黝黑而闪亮的眼眸里,有与胜利相关的火焰在燃烧,仿佛他们从未以八千对战五万。

孟平从不远处踏着有力的步伐走过来,在李从璟身旁见礼,未等李从璟开口,已先笑道:契丹蛮子已没剩下什么力气,照他们这样的攻势,这仗便是打上一年,他们也休想攻上城头半步公子,依我看,你可以归去幽州主持幽云大事了,这里有我们对付契丹蛮子足矣,不出三月,我等必能叫契丹铩羽而归

李从璟转身为孟平扶正头盔,手拍在他肩膀上,道:下去歇息,我替你一日。

孟平双眼一热,胸膛挺直,满不在乎的笑道:区区小贼,何劳公子亲自相拒,有孟平足矣

李从璟不勉强,继续望向城外。扁关前,天地辽阔,可见数十里之外的山峦,近前有契丹营盘绵延十数里,其间有无数人马往来奔驰。

月前,耶律倍汇合耶律敌刺,以五万大军进逼营州,李从璟依照事先谋划,率领大军撤出营州,往扁关退却。契丹在克复营州后,稍作停留,即挥师南下,意图一鼓作气拿下平州。然而,耶律敌刺不会想到,之前攻打营州的失败,并非是他噩梦的终结,而是开始。

进入营州地界后大举南下的契丹大军,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潭中。

李从璟率领百战卢龙两军出平州时,曾有克营州复保平州的一系列作战谋划,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放弃营州后,在契丹开赴扁关前,依托营州广袤而复杂的地势,开战游击战,以达到疲敌于大战前的战略意图。

唐军要打好这场游击战,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需得把握好。首先,是对营州地貌地势要了如指掌;其次,需要大批土著力量相助;第三,要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

要做到前面两点,仅有军情处尚且不够,还得营州义军发挥作用。有黄宗许伯先陆君严等人的部众在,前面两点没有问题。而要实现第三点,就分外困难。契丹有五万大军,多精骑,一旦施展开来,百里之地任意纵横,很能抢夺主动权,在以往的边地战役中,契丹也是依仗其高度机动性,每每让边军苦不堪言。

好在百战军曾经戴思远游击战的磨练,又添军情处刻意准备,以及营州义军倾力相助,因是才有一战之力。然而,真正制胜的关键,还是在于主帅的排兵布阵。

在过去的近月时间里,李从璟将契丹大军死死拖在营州,利用地形地势的便利,将游击战的精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围点打援迂回侧击隐蔽突进百里奇袭等战术被他运用的妙里生花。一个月之内,他曾一把火烧掉数千契丹精骑;也曾在河水上游和水源处投毒,让契丹元气大伤;每逢契丹遭遇当头棒喝,他便以大军正面猛攻,取得斩获后又火速退走,将兵法正奇之道结合得天衣无缝。

也亏得是百战军,才能经得起李从璟如此折腾,也亏得有义军相助,大军每次出击撤退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战果最大的一回,李从璟让契丹丢下数千具尸体,一日狼狈后撤五十里,几乎全军崩溃。

在如此境遇下,虽然最后契丹军仍旧到了扁关,但军力已折损分外严重,没了压倒性的优势,除此之外,契丹军的疲惫和士气低落,也使得他们虽攻城多日,不能有尺寸之功。

李从璟在退守扁关时,于关外留下了黄宗的义军和部分百战军精锐,这些将士没日没夜袭扰契丹大营,变了法的给他们找茬。特别是在契丹军外出取水,辅兵运粮时,极为照拂。如此一来,不仅牵制了其部分军力,更让其多有损失。而一旦契丹分兵来战,则其又在义军领路下,退入山野,以绿林常用的飓风过岗,百草低头的方法,隐匿行踪。而一旦契丹军撤,则其又出来活动,防不胜防,让契丹将士莫不心力交瘁。

契丹已成强弩之末,虽彼仍旧势众,然已无法形成合力,当此之际,我等要守住扁关不难。雄关上,李从璟手指关外数万劲敌,对聚拢到身边的李绍城李彦超郭威等将言道。他意态风发,在自信之外尚有一股淡然平静之色,此战要胜不难,如今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取胜。

胜与胜之间,还有不同李彦超不解的问。若是放在以前,他定会不假思索的说出类似能胜便可,如何胜那还不都一样的话,但在跟随李从璟多日后,他的思维悄然发生转变,已经懂得,凡事都能想得更深一些,也应该看得更远一些。

李从璟笑道:胜法有多种,不可尽说,粗略来分,却有长胜与短胜之别。

何谓长胜,何谓短胜

长胜者,立足长远,所虑者在将来,意图以今日之胜,为明日之胜奠基;短胜者,立足当下,所求不在日后,而在一战战果,尽可能扩大眼下战绩是也。

以眼下情景,长胜如何,短胜如何

目下,契丹虽有大军在前,看似攻势凶猛,不可一世,实则气力已弱,假以时日,胜之容易。若是求短胜,只需蓄力一些时日,使些手段,在其力竭欲退之时,给予雷霆一击,则必定斩获颇丰;若是求长胜,则需看到,若是契丹于扁关失败过于惨重,必定激怒耶律阿保机,其有可能大举报复,若要照料此种情况,则方法更简单,静候契丹兵疲,知难而退即可

李从璟一番说完,诸将皆陷入沉思。

平心而论,短胜更直接来得爽快,但却极有可能让阿保机携众来攻,幽云边军虽强,要抵挡数十万契丹大军,尚不现实,如此说来则短胜不可取,只能求长胜了。

李绍城的思维眼光最接近李从璟,他寻思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边军要护边击贼,军帅意欲遏制契丹日上之国势,所图皆大也。所图大,则不能目光狭隘,局限于眼前利益,当步步为日后大业着想,赢小不如赢大,赢一时不如赢长久,赢一役不如赢国战。因是,末将倒是觉得,上策该是取长胜之策。

李彦饶也赞同李绍城的意见,不过还是补充道:只是如此一来,免不得此番战事要拖延日久了,可能会打到来年也说不定。

只要能胜,如何胜对李彦超来说关系不大,他道:无妨,我等在此陪耶律倍耗着就是,军帅大可归去幽州,坐镇幽云。

众将一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李从璟含笑看着他们说话,没作评论。

诸将中,孟平郭威最为了解李从璟,两人几乎是同时出声道:短胜豪气,长胜睿智,然则各有所短,军帅气定神闲,必有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