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1 / 2)

 第二更。

李从璟颔首表示承认莫离所言,走进屋中,从案桌上拿起一本册子,递给莫离,示意诸人传看,自身在案桌后坐下,道:扶余战事开启之前,军情处演武院都已派遣精锐人手赶赴扶州,目的就在于近距离观察契丹军,这是近月来他们汇总的情报。

说着又拿起一本册子,递给王朴,这是根据以上情报,参谋处做的契丹军渤海军军力分析,对两军兵力多寡大军军备士卒素质将军才能全军士气等进行了详细评估,经过推演,在结尾处,参谋处给出了扶州失陷的预计期限。

在莫离王朴杜千书抬起头,双眼有些发亮的时候,李从璟补充道:不能尽信的单方面预计期限。

两个月无论如何,在看到参谋处给出的时限之后,王朴还是怔了一下,这个时限是否有些太过夸大了些

扶余战事已经一月,再有两个月,那么仅是扶州就抵挡了契丹三个月的猛攻,在耶律阿保机准备良久,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的前提下,似乎显得有些不合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 安装最新版。】

李从璟道:渤海国吏治黑暗,举国溃烂,大明安执掌权柄时日不多,尚来不及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渤海国差几只有一战之力。面对契丹的举国进攻,扶州既是渤海国抵挡契丹的第一座堡垒,也是最后一座。说到底,渤海国的羸弱已经使他经不起一场大败,而大明安集结有限精锐,在扶州孤掷一注般的与契丹决战,也是认清了这点,然而却也使得一旦扶余被攻陷,渤海国就离亡国不远了。有此前提,大明安一派的救国志士,必对此战全力以赴,如此方有三月之期。

杜千书沉默片刻,抬头问道:既然军帅如此判断,理当尽早驰援渤海才对,为何此番只派遣了卢龙军和新军攻打辽东若是令百战军前往,辽东才能旦夕攻克。

李从璟微微摇了摇头,说了一句让杜千书很意外的话,他道:幽州军要等扶州被契丹攻下之后,才能参战

这是为何杜千书和王朴双双失声,大感不解。

李从璟站起身,缓缓说道:诚然,扶州被克,渤海国会损失惨重,但契丹也必因此遭受不小损失。在外有我幽州军相援的情况下,本该溃败的渤海国却不至于立即土崩瓦解,而一心要做中兴之主的大明安,更不会轻易放弃,如此,渤海仍有余力再战,这是其一。

反观契丹,攻克扶州之后,战线拉长,补给就会变得困难不少,这也是我们的可趁之机,此乃其二。

而扶州之所以为渤海西面门户,是因扶余地形复杂,有不少险要。一旦契丹攻下扶州,而渤海不溃,其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掌控整个扶余进击龙泉府的话,契丹大军就会陷入泥潭之中,其多精锐骑兵的优势,也会在山地战中处于被动地位,优势无从发挥。而此时参战的幽州军,就是要将扶余彻底变成让契丹寸步难行的沼泽,让其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进而一步步消耗他们的锐气,蚕食他们的兵力,最终达到疲敌的目的,此为其三。有此三者,才有我们取胜的机会

最后,李从璟总结道:以幽州军现在的战力,便是加上扶余的渤海军,野战也无法胜过契丹二十万大军,这是现实。因此,此战必须让渤海军借助扶州城,先消耗契丹军力,这是我不立即驰援扶余的原因。而以最稳妥的方式,谋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达成战略目的,这便是我选择以整个扶余作为战场的理由。

王朴与杜千书沉默良久,莫离轻笑道:说到底,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即便是与耶律阿保机交手,你也不愿与其正面硬战,其根本原因,还是不愿让幽州军遭受太大损失。

李从璟笑了笑,契丹要打,但也犯不着血战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地步,天下的战场大得很,现在把人打没了,日后怎么办

这话把几人说得一愣,在大觉有理的同时,又被李从璟的大胆和野望折服。

王朴与杜千书离去之后,莫离留了下来,屋中只剩下他与李从璟桃夭夭三人。莫离打开折扇轻轻摇动,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从璟,老实说,李哥儿,将参战之机选在扶州被克之后,除却方才那些考虑,你真正的心思是什么

永远都是一副百无聊赖模样坐在旁边的桃夭夭,闻言睁大了眼睛,怪异的看向李从璟,她这幅见鬼般的神情,应该是被此事扑所迷离的真相,和真相背后李从璟的深沉用心给震惊到了。

李从璟笑容随意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已。说到底,耶律阿保机这回发动的是攻灭渤海的战役,我们是外援。不让渤海和契丹碰得头破血流,在他们最危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如何能谈成最好的条件,从渤海国谋得最大的利益

有道理,没好处的事咱可不干。莫离大点其头,很认同李从璟的这个观点,然而他并未就此满足,不过这似乎还不够吧这可是玩火,一不小心玩过了头,可是有崩盘的危险。你冒这么大的风险,可别说就为了从渤海多捞些好处。

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李从璟并不拿捏架子,他双手一摊,那你说还有什么

见李从璟摆明了要自己扮演心机深沉之辈,莫离很不愉快,他转头问桃夭夭,桃统率,你相信他的话吗

不相信。桃夭夭嗅之以鼻,显得对李从璟的腹黑很有期待值。

莫离嘿然一笑,孩子气一般向李从璟投过去一个你懂得的眼神,这才收敛了神色,肃然道:渤海,本我大唐藩镇,而今,虽时有朝贡,但孤悬塞外,已有自立之迹象,大明安李四平之辈,无不心有此念。我等帮大明安掌权,助其强国,意在抗衡契丹,而不是意养虎为患渤海强则强矣,但必须要能够掌控。日后一旦契丹势弱,而渤海愈强,我等今日之谋,岂不成了让北方再现一个契丹的笑话平衡契丹渤海,就是必取之道。眼下之势,让渤海存国,能牵制契丹可矣,万不能使其有机会趁机做大,以至尾大不掉我想,这才是李哥儿你不愿早助渤海的根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