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1)(2 / 2)

良久,李绍城行了一个军礼。他身后的将士,同时行礼。

礼毕,他们转身,跨上战马,驰骋而去,奔赴下一处战场。

或许终其一生,他们都不会再回到这里,就像他们永远都无法再看到离去的同袍。

但同袍音容,与此地山河,却会一直刻在他们脑中,直到他们死去。

副帅,军帅传令,命我等摒弃辎重,轻军前行,寻机与北上之契丹中路军先锋作战副使跟上李绍城,将最新军令送到他手中。

李绍城接过军令,看了一眼,随即道:让渤海军分出一部,护送伤员辎重转移,去寻找在后面的联军。再让其挑选精锐,与我百战军同行。

先前击溃契丹北路军后,大军并未追击,此时接到李从璟令其趋前求战之令,李绍城却无半分迟疑。

军令下达之后,李绍城让人将孟平等各部主将叫到近前,停下来商议接下来的行动,同时,以大明邢为首的渤海军将领,也汇聚过来。当然,中间少不得有人充当翻译的角色。

要寻机与北上的契丹中路军作战,首先得了解其行踪。依据之前的情报推算,其部主力据此应当只有一两日的路程,其先锋若是赶得快些,恐怕据此已经不远。大明邢是老将,也是渤海王族,深谙征战之道,乃是渤海军中少有的良才了,仓促之下应战,实非明智之举,以我之见,此战应该从长计议。

孟平嘿然道:百战军征战,最不缺的就是敌军情报。

老将军说得不差,我军情处已有消息传回,四五十里之外,已发现契丹先锋精骑行踪,人数在一个万人队上下。李绍城道,看向大明邢,依老将军看,此战该当如何

大明邢抚须沉吟,寻思着说道:白日之战,契丹北路军为我所败,大溃而逃,此时想必已与其先锋精骑相遇。当此时,其先锋精骑或有两种反应。

哪两种反应

一者,见北路军败,心生警惕之心,所以缓军慢行,并且严加防范,若是如此,则我等难有可趁之机;二者,见北路军之败,不仅不缓行,反而认为我等方经大战,必定疲惫,方经大胜,必定松懈,遂急进而来,既为北路军复仇,也为立功。大明邢缓缓说道。

两种可能,老将军以为孰大孰小

没有孰大孰小。

哦老将军是认为两者可能性相同,还是不好分辨

非也大明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前者断无可能,契丹贼军,只会选择后者

这样果断的论断让李绍城有了兴致,遂追问道:为何

耶律阿保机倾举国之兵,亲率二十万大军进犯渤海,其势也勃焉,其志也雄焉,帝王如此,上行下效,战士自当也如此。又其初克扶州,大掠州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将士,皆收获颇丰,此正当其志得意满壮志雄心倍增而贪欲暴涨之时。眼下,契丹军分三路席卷渤海,睥睨山河,谁不视渤海为鱼肉,可任意宰割,谁不视渤海千里锦绣山河无数珍宝为囊中之物,可任性收取当此之际,骤闻北路军之败,契丹贼子哪里会因此而胆小甚微只会恼羞成怒罢了再加之其认为我等必定疲惫会松懈,又怎会不趁机而上,欲取我等性命,以为军功大明邢侃侃而谈,眉目轩昂,风姿不凡,由是,我断定,契丹中路军之先锋,必定须臾而至

李绍城肃然起敬,由衷赞叹,老将军目光如炬,佩服

孟平等将,也无不喝彩。

千百人中,必有英豪,十万军中,必出霸王。渤海毕竟海东盛国,山灵水秀,百万生民,岂会没有人杰

只不过能否当其所用罢了。

李绍城对大明邢高看不少,便问:老将军既然认为契丹先锋必定急速而至,我等如何对敌,老将军可有计策

李绍城固然谦逊纳言,然而大明邢却已看穿一切,他好整以暇笑道:李将军分明已有成算,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绍城露出一丝笑意。

孟平缓缓吐出两个字,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