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谷雨识洛阳 棋落惊两川(1)(2 / 2)

张一楼肃然,拱手行礼,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旁边,两苏皆露震惊之色。

此事不胫而走,顿时在许多官员心中激起千层浪。

这是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信号张一楼的机遇来了。

至于这份机遇到底有多大,眼下的旁人还无从知晓。

秦王殿下到了

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宫门外的官员们立即停止了各自的话题,纷纷站直了身子,准备行礼。

马车在众官员面前停下,一名甲士快步上前,撑开一柄大伞,帮着撩开车帘,一名身着盘龙异文袍的年轻人,躬身从车厢中走出,往马车前一站,丰神俊朗。

见过秦王殿下

无论是屋中的大员,还是雨棚下的小官,俱都躬身行礼。李从珂石敬瑭身在人群中,别无二致。

诸位免礼。巨大的伞盖将雨帘隔绝在外,秦王伸出一只手来,略作示意。

正当此时,钟鼓齐鸣。

宫门缓缓打开。

百官入朝宫门前,响起一声洪亮而经久不息的传唤。

秦王自百官面前不急不缓行过,从末尾到排头,走进宫门。

百官尾随其后,依官品排好队列,鱼贯而入。

张一楼看了一眼宫墙上的天空,只见天色方明。

百官肃立殿中,李嗣源高坐皇位,至此时,天已大亮。

视朝期间,李嗣源着的是衮冕皇冠上有冕板,板宽八寸长一尺六寸,垂白珠十二,以组为缨;身穿玄衣纁裳,有十二章纹饰:衣上有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蠡等八章,裳有藻粉米等四章;内穿白纱中单,腰束革带垂大带蔽膝;佩鹿卢玉具剑。

帝王威严,外有衣衬,内由气实,寻常人等,自是不敢直视。

百官拜过之后,如往日一般,各自奏禀诸事,李嗣源一一给予批示,言谈颇为详尽,并非只说个可与不可。

诸事奏完,殿中安静下来,气氛愈发肃穆,直到这时,今日朝会才算是进入正题。

枢密使同平章事安重诲,出奏一事,引得不少官员倒吸凉气,他道:自陛下君临天下以来,四海承平,国势日盛,官知其所为,军知其所战,民知其所耕,此乃陛下圣恩浩荡,泽被天下之故也。唯独两川之地,山匪不绝,道路不靖,屡有事端,民深受其苦,不可不察也。故臣以为,当于两川之地,再立节度使,遣能者以驯之。

遂州,果州,阆州,绵州,皆多事之地,臣奏,以遂州设一节度使,以果州阆州再设一节度使,另向绵州增派精锐将士,如此,方可护佑一方安宁。

分割蜀地以弱其势,增派蜀官以制其帅。这就是安重诲所言的核心意思。

李嗣源不置可否,在许多官员惊讶的目光中,淡然自若,看向李从璟,道:秦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天下兵事,任卿所奏授节度使调遣兵马之事,秦王以为如何

站在群臣最前,为群臣之首的秦王,出列奏道:任相所请,乃老成谋国之言,儿臣鄙陋,窃以为可。

李嗣源颔首表示了解,又问其他几位宰相的意见。

诸人意见一致,都认为安重诲之言可行。

李嗣源三问群臣,群臣无人言不可。

如此大事,秦王宰相们一致认为可行,岂是巧合

群臣谁不知晓,此事早已有了定论,拿到廷前走程序而已。

三日后,李嗣源下诏:

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出镇遂州;以李仁矩为保宁军节度使,出镇果阆二州;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并增戍兵。

诏令下达,两川震动。

此举,意味着帝国解决两川之事的步伐,已进入真刀实枪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