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以退为进(2 / 2)

这是几天来在报纸上看到的林林总总的新闻后,司马曾在边防公署会议上说的话,尽管在说话时司马的心中难免有些不甚自然。毕竟所有的一切都是西北策划地。盲目的信任使得他们绝对不会将西北和那种龌龊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但愿自己和西北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

想到国民对西北和自己几近盲目的信任,司马在心中感叹道,同时也是在警示自己。所有的涉及此事的主管官员,已经受到了司马的处分,当然这些处分永远不会公开,也不会记录在案,西北地形色不能因此事受损,为了打造今天的这个形象,西北已经付出了太多。

这时办公室外的敲门声打断的司马的反省和沉思,推开门进来的杨永泰。

“主任。少一行已经到达太原了!”

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

迎泽、承恩之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相传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于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迎承南风的恩泽。于是,两座南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也就是民众口中所谓的大南门和新南门,共和后,为纪念辛亥太原举义,承恩门改称首义门。

今天地大南门外聚集了千余名太原以及山西各地士绅尤其是大量地青年学生更为醒目。这些山西士绅、官员、学生大早就赶到了大南门外。在这里迎接西北联合座议会派来的调查组地到来。山西省拒绝了中央派出调查组,却同意西北派出调查组。尽管山西督署发表声明是因为西北派出为曾经调查过宋总理刺案的陈英检察长,但是任何人都明白山西作出了什么打算,阎百川拿山西卖好身价了。(只不过那些士绅和官员们却另有想法,他们已经或多或少知道了督署的决定。也太都明白这个调查组说是来调查高洪被刺案,实际上却是为山西加入联合议会做准备,对这一天的到来,山西各地士绅对这一天可谓是翘首发待,他们甚至开始参考着西北执行的土地改革方案,盘算着自己的土地可以卖个什么价。

现在土地生铜,实业生金的道理,随着西北的宣传和周围大量的榜样,早已为人们所共知,一亩地一年收租不过两、三块钱,但投资实业一块钱一年就可以挣到五块钱。面对着投资实业带来的金潮,全国各地的士绅大都改变了自己的传统观念,尤其是见到那些先行者们因卖地投资实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之后更是如此。

而这一切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地不再受到欢迎,各地均出现了卖地难、卖不掉的事情,对于财产大都是土地的中国士绅而言,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那些早他们一步卖掉大部分土地投资实业获得颇丰。而自己只能空守着一钱不值地土地。

“呵呵!一万五千亩!至少能卖二十万!够办个纱厂了!”

在城门旁的一个说话带着晋南口音的财东对身边的一个熟人说道,面色中显然带着些许得色,等了盼了小半年,终于盼到头了,只要回头省议会的加入联合议会的条陈一递,自己的那些土就能变成纱厂,像其它人一样挣到难以想象的利润。

就在山西士绅、官员学生迎接着大名鼎鼎的陈英,这位曾在侦办共和初年宋总理被刺案中向时任总理发传票的铁面检察官外,另一行人已经悄悄地进了城内地督军署。这次西北除了把西北地方检察院的检察长陈由去,另外还了其它人过去。那个人是阎锡山的老朋友、把兄弟!

“二哥。许久不见!自从您离开晋省之后。弟这几年每每思及与大哥、二哥过去把酒言欢、点评时政的日子……弟实在是愧对二哥啊!”

在督军署内穿着一身马褂的阎百川看着眼前的黄国梁,这个自己地结拜二哥目中带泪说道,面色中带着十足的愧意,似乎好像真的是在反悔一般。

当年跟着父亲逃到太原避债,在柳巷“裕盛店”里当了伙计,与旅居“四海店”的黄国梁和张瑜结识。三人来往频繁,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议论时局,越来越感到志趣相投,就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榜样,换帖子结成了拜把兄弟。依年龄大小为序,张瑜为长,黄国梁为二,阎万喜为三。三人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同心协力干一番大事,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后来三人一起赴日留学,初时关系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一般亲密无间。即使是太原起义后也未改其间的亲密。而黄国梁还在元世凯的监视下替阎百川担惊受钮了几年的门户。或许是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缘故,当最初的艰险度过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性格爽直地黄国梁,虽是阎百川患难与共的把兄弟。却难与阎百川同行一路,共享富贵。这一切或许是当初结拜时很难想象的。

“三弟!一切安好?”

黄国梁淡淡的说道,尽管现在黄国梁对当初眼前的三弟派兵包围自己的信所,禁止自己与外界任何人见面,逼自己第二天清早离开太原之事早已看淡。但是心中难免还是有些缔结,更无法适应眼前阎百川的悔意,黄国梁明白这或许并不是出自他的本

和阎百川相交这么多年,黄国梁或多或少地明白他这个人的秉性,圆滑。善于搞政治投机,两面三刀,和大多数山西人一样精于算计。

而这时跟在黄国梁身后的随员则打量着眼前的这个矮胖子、大头颅、身子像个肉轱辘,阎百川的外表,正好体现他圆滑的性格特征。同时静静的打量着督署众人和黄国梁亲热的打着招呼。明白主任这次是挑对了人。

督军署的众人和黄国梁并不陌生。甚至其中多数都和黄国梁保持着良好的私交,或许这才是阎百川赶走黄国梁地根本原因。在山西只有黄国梁能够威胁到他们地存在。而这正是司马挑选黄国梁来山西的原因,用得就是他在这里地根基。

“少兄!”

“多年不见,少兄依然如故啊!”

和督军署的众人亲热的客套着,黄国梁面带着笑容似乎就像是回过去一般。当初谁能想到自己被迫郁郁寡欢的离开太原后,还能够再回到太原呢?而且是以西北边防公署代表的身份。不过黄国梁在和众人寒暄的同时,用余光打量了一下一身马褂示人的阎百川,果不出所料阎百川此时的脸色可用五味杂阵来形容。

“咔!”

阎百川的书房内只能听到阎百川和黄国梁二人喝茶,杯盖轻碰茶杯时发出的声响,两人一言未发,只是彼此喝着茶,阎百川皱着眉头思考着黄国梁之前传递的西北的条件。

阎百川明白如果自己接受西北开出的条件的话,那么自己在山西的一切将意味着彻底的失去。下野,只是阎百川迫于时局以退为进的无奈选择,阎百川还寄希望于未来可以东山再起,但是西北开出的条件无疑封死了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

交出军队之后自己还有可能再次东山再起吗?山西陆军三旅九团交给联合议会后,必定会被其按照西北边防军的方式进行改编,那时山西陆军将不复存在。掺沙子、对调、补足差额西北整编黑龙江陆军、热河毅军的法子,用在山西陆军身上同样有效。改编地方警备部队,那的山西警备部队还是自己的山西陆军吗?

想到这阎百川不禁叹了口气,好一个军政大权不收而收,明着地方警备队仍然是山西陆军,只是换了名字而已。省议会的存在又死死限制了省政府的权威,自己即便是保留一个省长之职,但是这个权力

“下野!或许有着以退为进的意思!他的性格少比我了解。到了太原后,你必须清楚的告诉他,西北的底线是什么,参考黑龙江省、新疆省模式交出部队,恢复省议会权威。”

从西北乘车来太原的前黄国梁得到了主任的面授。来太原之前黄国梁曾经设想过自己是不是应该趁此机会报复阎百川,但想起主任的交待黄国梁知道自己是没有机会了,但是看着地园滑、精于算计的阎百川毁在自己的算计上时,到也是一件快事!

在山西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痢政府议会和省法院,以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实际上是司马的一次新的吃。尽管一直以来西北都披着三权分立的外皮,但和各地一样,只不过是外皮,实际上骨子里仍然不改边防公署决定一切的本质,在山西推行三权分立,是在为未来一切做着准备。

“三弟,陈英检察长应该已经到了!”

喝了口茶黄国梁似有意似无意的说道,显然是提醒着的什么。虽然和陈英检察长一行并不同路,但是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已经进城了。

“二哥,百川自幼便信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想来陈检察长一行会还我个公道!到时所有的一切自会真相大白。”

之所以邀请西北联合议会派出调查组来晋调查,阎百川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是督军署的幕僚们在一起密商后的决定,目的就是要借陈英之名渡过眼下这个难关,国人对那个敢给总理发传票的检察长的可是倍为推崇。

“好一个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若是三弟真没做,想来陈检察长一定会还一个公道给您!”

说话时黄国梁笑了笑,话说他阎百川会做买凶杀人那种蠢事自己还真不信。但是现在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有这个嫌疑就行,只要国人相信他有这么做的动机就行。尤其是在他变成一个无头悬案之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