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群臣反对(2 / 2)

陶源也看到李余,但未与他说话。

上朝的诸王,对于李余的出现,同样颇感诧异。

燕王李烈率先笑道:“老幺今日怎么也来上朝了?”

李余拱手施礼,说道:“三哥!是咱爹让我来的!”

“哦?什么事?”

李余摇头,故意装糊涂。

李烈转头看向李据,问道:“大哥可知?”

李据想了想,说道:“父皇可能打算为十七弟封王吧!”

皇子十岁封王。

以李余的年纪,早在六年前就该封王了。

可封王之事一直拖到现在,着实说不过去。

李烈故作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心里却飞速转动起来。

鲁王李英,阴阳怪气地说道:“呦!老幺终于要被封王了!做了十六年的皇子,历朝历代,也算独一份了吧!哈哈!”

原主对李英这位八哥,有些惧怕。

事实上,李英这个人也的确性情残暴,乖张桀骜。

或许受原主的影响,李余对李英没啥好印象,他嘿嘿一笑,说道:“八哥就别拿我说笑了。”

卯时一到,午门打开,王公大臣们,纷纷走进皇宫。

进入太极殿,文官武将,分列两边。

诸王站在最前面,李余也混在其中。

自王公大臣们进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在他们的周围,便有数名监察御史做记录。

谁咳嗽一声,谁吐了一口痰,谁和谁交头接耳,哪怕有谁走路的姿态不太对,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呈交于天子过目。

所以在早朝上,哪怕皇帝还没到,气氛也十分庄严、肃穆。

卯时一刻,李惠进入太极殿。

众王公、文武大臣,纷纷跪地叩首,三呼万岁。

李惠走到龙椅前,落座,挥挥衣袖,说道:“诸卿平身。”

等众人起身后,张忠高声唱吟道:“有事早奏!”

话音刚落,便有大臣抬了抬手中的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接下来,大臣们相继呈报政务。

有些政务,三言两语便可处理完。

而有些政务,因为大臣们政见不合,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辩论。

李余一开始有认真听,可越听越觉得像催眠曲,眼皮子也越来越沉。

就在他昏昏欲睡之际,忽听有人叫到他。

“十七皇子有何见解?”

李余身子一震,立马清醒过来,他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向他爹。

李惠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出朝堂。

张忠清了清喉咙,低声提醒道:“殿下,昌平、合阳二郡,外有蛮人犯边,内有匪寇横行……”

不等他说完,李余立刻顺着话茬话道:“父皇,儿臣以为,内忧大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

他这话一出,大臣们纷纷向他投来惊讶的目光。

诸王也都忍不住,纷纷回头,看向他的眼神,既有狐疑,又有不解。

李余偷偷向四周瞄了瞄,又看向老爹,支支吾吾地说道:“父皇,儿臣……”

李惠打断道:“诸卿以为,十七皇子所言如何?”

话是问众人,但眼睛看得却是陶源。

李惠以为李余的这番话,是陶源教他的。

毕竟,李余现在已经是陶源的准女婿。